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2017年是养羊业喜获丰收的一年。羊的市场行情在去年下半年止跌回升的基础上,进入今年继续攀升,到6月底,基本达到了盈利线以上。养羊从业者凭借强烈的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和雄厚的经济实力,经历了持续3年多亏损到保本直至盈利的过程,终于走出了持续亏损阴影,迎来了盈利的曙光。
一、当前活羊及其产品行情及2018年走势
经市场调查与相关经纪人咨询,并与从业者、加工企业负责人座谈和查阅资料,12月份活羊及产品的市场行情如下。
活羊:绵羊公羔和母羔在15千克以下的均为34~36元/千克左右,同比增长40%左右;育肥羊40千克左右在24元/千克左右,同比增长大约50%;成年绵羊在20元/千克左右,同比增长35%左右;山羊10千克以上的在30元/千克左右。农业厅对全省30 个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县数据统计,12月肉羊平均价格为元23/千克,同比上涨43.75%。
羊肉:胴体羊肉43元/千克左右,农贸市场羊肉(剔骨)56元/千克左右。据农业厅对全省30 个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县数据统计,12月羊肉平均价格为57元/千克,同比上涨14%;农业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第50周全国羊肉价格为59.83元/千克,同比增长8.8%。
附产品:羊绒在340元/千克,同比增长20%,羊毛12~16元/千克间,同比增长30%~40%,羊皮70元/张以上,增长近50%。
总体讲,与去年同期相比,活羊及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扬,养羊进入高利润区,当前每育肥1只羊盈利300元左右,每养1只繁殖母羊盈利在1000元左右。
经综合分析,2018年及今后羊价总体继续保持在2017年市场行情水平,起伏不大,或略有提升,养羊业进入黄金期。
二、原因分析:
按市场经济规律分析,羊价上涨,是近一个阶段羊的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引发,即供给数量小于消费数量的结果,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1、羊的养殖量减少
从2014年初羊价开始大跌,持续长达3年多的时间,令养羊户持续亏损,大部分养羊户看不到盈利的希望,逐步退出养羊业,另辟新径,出现空栏;另有少部分养羊户选择了坚守,及时调整结构,增加科技含量,但缩小了养殖规模。养羊从业者的退出和压缩规模,导致养羊数量下降。据行业统计,我省第三季度羊存栏1947.7万只,同比下降2.95%,出栏1948万只,同比增长近0.8%,羊的饲养量呈下降趋势,市场供应量减少。同时,养羊业进入盈利阶段后,一是现有羊场将扩大养殖规模,多留后备母羊。二是新上马者将引进繁殖母羊,这二者将本应进入屠宰环节的部分母羊转入扩大再生产。尽管羊的出栏增加,但减少了进入肉品市场羊的数量,羊价必然提升。
2、环保风暴影响大
一是随着环保门槛提高、禁养区划定,出现了养羊场退出多、进入难,禁养多、转移难的局面。一些地方老的羊场不让养,新的养殖场不让建,养殖场减少,养羊数量也减少。二是现存的羊场,对环保的要求高,在粪污处理上投资大,降低了利润,影响了养羊积极性。三是禁牧的实施,饲养方式由放牧变为舍饲,养殖成本的增加,养羊利润空间的减小,养羊者量草留羊,养殖量下降。总之,环保的持续影响,养殖成本的增加,利润空间的缩小,令从业人员积极性下降,或退出养羊业,或降低养殖量,导致向市场提供的羊减少,价格上涨。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对养羊的环保要求条件将会更高,对养羊业产生长期影响。
3、政策扶持力度小
一是养羊业富民不富县,环保和防疫责任重,地方政府发展养羊业的积极性下降。二是国家取消了对养羊业的良种补贴、标准化示范场等扶持政策。三是由于近年来养羊业不景气,许多原定的由养羊产业扶贫政策搁浅或没有落实。国家扶持力度减小,也是造成羊的养殖量上不去的原因之一。
4、进口羊肉冲击减小
进入2010年后,羊肉价格以每年10元/千克的速度上升,为保证市场羊肉的有效供给,国家加大了进口力度,同时,进口羊肉以其价格优势,出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仅2014年我国羊肉进口量为28.29万吨,同比增长9.3%。但是,经调查发现,进口羊肉的问题逐步暴露,一是进口羊肉的质量不高,多是淘汰的老弱残羊的肉或是陈肉,不适合国内消费者的口味,消费量减少。二是我国羊肉进口国家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即是羊肉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没有过多的羊肉对我国出口,其出口到我国的羊肉量占我国产量的份额小,如进口量最多的2014年全年进口量仅占我国产量的6.6%。同时,如改为进口优质羊肉,也不具备价格优势,对我国的羊肉生产不会产生太大的竞争力。总之,羊肉进口减少,羊价仍会在高价位运行。
5、羊肉消费量逐年增大
一是羊肉是部分少数民族的必不可少的肉食品。同时,羊肉高蛋白、低脂肪、营养保健、绿色安全被消费者青睐,消费季节在延长,消费区域在扩大,消费量在增加。二是受羊的生产周期、生产能力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期内有大量的羊肉供给市场。因此,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的需要,羊肉的消费将逐年增加,其价格会继续保持高价位。
三、今后养羊业应注意的问题
当前羊产业利润大,市场看好,必然引发“再度养羊热”,羊业再次将成为全社会投资的热点,为避免投资的盲目性,减少不必要的损失,维护市场秩序,今后羊业生产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慎重上马
羊产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受市场、技术、品种和政策的影响极大。进入该行业,应认真分析影响该产业的诸多因素,广泛征求意见,反复研究,科学定位,再决定上马。决不能在市场看好时一哄而上、市场萧条时一齐下马,造成不应有的损失。而应将养羊业当作事业来抓,持之以恒,分析掌握市场变化规律,及时调整结构,提档升级,增加各环节的科技含量,保持在莫测变化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2、完善条件
养羊业属于实体经济之一,必须有足够的场地和人、财、物。一是要有与养殖规模相配套的场地,场址选择符合《畜牧法》相关规定,用地合法,布局科学,流程合理,并有环评手续。二是要有与养殖品种及各生产阶段相适应的养殖设施与设备,尽量一次性投资建设自动化水平较高的设备,减少日常饲养过程中的用人量和劳动力持续投入,降低养殖成本。三是备好饲料和水源等,在调入羊前,要精心准备,接通水源,保证随时饮水的需要;贮备饲料,根据饲料来源,贮存一定时期的饲料,并严格注重饲料质量,不得发霉;同时,购置部分常用药品,保障及时投入使用。四是备足流动资金,保证生产过程中的随时需要。五是要保证与生产相协调的技术人员、饲养工和管理人员,保障技术力量和生产管理水平,促进养殖水平的不断提高。
3、适度规模
羊的个体利润低,要想在养羊中取得效益,必须规模养殖,但规模的过大和过小都会影响正常效益的发挥,必须达到适度规模养殖,才能体现规模效益,实现利润最大化,因此,确定养殖规模至关重要。实践证明,羊的养殖规模要与场地面积、资源禀赋、技术力量、经济实力、管理水平、无害化处理能力等因素相协调,养殖效益与这些因素是正相关联关系,其中任何一个因素的缺失或薄弱,都会影响整体效益的发挥。所以,从业者要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综合考虑,适度规模。决不能不顾一切一昧追求养殖规模在某区域“当老大”,更不能缩手缩脚浪费资源,丧失良机,使规模养殖效益不能体现。
4、科技优先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为此,我们要在羊业发展中积极创新,加大科技推广普及力度。在羊的品种选育、杂交改良、饲料开发、营养调控、疫病防控、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通过科技创新,推动养羊业向优生、多产、少死、快长、低耗、清洁迈进,提高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综合竞争力。
5、产业化经营
产业化经营是羊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为此,一是主动与政策结合,当前要与正在实施的产业扶贫、粮改饲相结合,利用国家政策推动产业的发展。二是养殖企业间开展联合,养殖企业要通过建立合作社等组织联合起来,抱团取暖,取得话语权,主动参与市场竞争。三是与加工企业合作,主动与加工企业合作,实行定单生产,保障养殖效益。四是与科研教学部门深度融合,与科研、教学部门互补短板,充分利用这些部门的科研成果,引领养羊业的发展。五是与电商配合,利用品牌建设和互联网+,做到羊产品销得出、价格高,走得远。
以2014年初的羊价为拐点,羊市场经历了持续3年多的低迷。一方面,羊产品价格持续下跌,养羊业受到了重创。另一广大面,羊产业经过重新洗牌,结构调整,提档升级,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所以,从业者要理性认识当前羊产业的形势,增强科技意识、市场风险意识和疫病防范意识,抢抓机遇,采取措施,主动出击,推动养羊业供给侧结构改革,提高羊业生产效率,增加羊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为乡村振兴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美好生活对羊产品的需要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