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告诉你一个秘密,2017年仅剩24天了!哈哈哈,是不是很惊悚!蓦然回首,这一年养猪业经历了太多太多。作为畜禽禁养的最后期限,这一年养猪业注定是艰难的。
2017年养猪业大事件!
对于养猪业来说,“拆”成为了今年的主要基调,而猪价自春节后逐渐下行令不少养户心寒,是去是留成为了最艰难的抉择。大企业的猛烈扩张、叫停“一刀切”、环评制度的修改等政策变动,一波又一波的热点不断爆炸,都牵动养殖户的心房,而年底消费旺季猪价上涨似乎又带来了希望!
2017年,这个畜牧业不平凡的一年,都有哪些看点?
一、畜禽禁养最后期限,拆迁对生猪市场影响持续加大
2016年超过20个省份划定了生猪禁养区,减少生猪3600万头。随后国务院下发的《“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2017年底成为了畜禽禁养的最后期限,截止今年1月已有18个省份完成禁养区划定,从今年年初便开始了风风火火的拆迁行动。大量的养殖户继续退出市场,环保因素对于生猪市场的影响仍在持续加大!据券商的研报认为,预计2016年和2017年,生猪存栏最低将减少7200万头。
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和个人简单地、片面地理解养猪环保问题,认为把猪场关了,就没有污染了,就不需要治理了。盲目的划定禁养区,制作“无猪县”“无猪镇”不仅阻碍了禁养区工作的顺利开展,更没有从根本上考虑养猪人这些弱势群体的生存问题。农业部部长韩长斌,副部长于康震,以及环保部水环境管理司农村处调研员孔源、等领导也曾多次强调要规范禁养区划定,防治盲目扩大禁养区,简单关停养殖场,同时大力稳定生猪产业。
今年 7月10日,农业部网站发布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构建种养结合、农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为养猪业指明发展的新方向。这也就说猪并非不可以养,只要能有效利用畜禽废弃物资源,远离水源等禁养区,猪还是得养的,不然我们吃什么呢?
二、最长猪周期之争,猪价是否已经触底?
自2016年6月1日以来,猪价整体处下行;经过去年消费旺季的缓冲后,延续去年下半年的走势,从1月到6月持续回落,终于在今年的6月1日触底,时间刚好一年,从最高的10.58元/斤降到了6.38元/斤,降幅高达39.7%。有业内人士说“这个周期规律仿佛魔咒一般难以摆脱,而且通常2-3年循环一次。” 而历史表明猪价同比触底到同比增速转正需要一年,2016年中同比见顶起算,猪价存在于2017年中触底的预期。另外,当前存栏量和能繁母猪量均处于低位,猪肉价格形成正向带动。
而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在产能未完成出清之前,谈新一轮猪周期或为时尚早。环保清退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生猪的出栏,进口肉类的增加以及企业的疯狂扩张,也可能会造成猪周期的延长。业内普遍认为2018年春节至6月仍会又一波猪价下行。
三、生猪产能恢复缓慢,企业扩张并没有想象中快
猪多了还是少了,这也是今年争论得最热烈的问题之一。截止农业公布了10月生猪存栏情况,能繁母猪自去年5月已经持续17个月持续下滑。而据《农财宝典》新牧网记者推算,10月份国内能繁母猪存栏为3486.5万头,同比减少195.13万头,几乎每个月减少16万余头。因此,不少业内人士开始对农业部的数据持以怀疑态度,甚至有人认为,生猪产能已在去年6月开始恢复了。
首先,不可否认近年来环保禁养清退了一部分的生猪产能。今年6月环保部公布了全国累计划定畜禽禁养区4.9万个,关停或迁移畜牧养殖场21.3万个。其中部分养殖户直接通过屠宰淘汰了产能,而环保稽查持续高压也使部分养殖户观望情绪加重,补栏非常谨慎,加上地区限制中小型养殖企业用地,生猪产能必然会有所减少。
另一方面,养猪大企和饲料企业为抢夺市场空缺,从今年到年中就疯狂投入上千亿其资金,半年多布局4500万头生猪产能,而扩张仍在继续。企业的疯狂扩张在一定程度上减低了环保清退的冲击,但企业扩张的产能需要一定的周期才能释放。从当前农业部发布的第三季度环保禁养导致生猪产能恢复缓慢,部分企业减慢了扩张速度以及进入旺季猪源偏紧可以看出,企业的产能扩张影响并没有想象中来得那么快。
四、 “环评”不允许收费,手续办理将更公正
国务院决定10月1日起取消环评资质,“环评”不允许收费,这绝对是是养猪业的一件大事。新的环境保护管理条例明确审批、备案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进行相关的技术评估,均不得向企业收取任何费用,这无疑减轻企业负担,进一步优化了服务。但也有养户提出疑问,取消了环评单位资质,那以后的猪场环评是更难了,还是更容易呢?这个我们无从得知。
但新的条例增加“不予审批情形”条款,同时明确环评审批要求,简化了环评手续,并要求环境保护部门推进政务电子化、信息化,开展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网上审批、备案和信息公开。这无疑是方便了环评手续的办理,以及增加了执行的透明度,使得手续办理更加的公开公正了,这是一件好事!
五、环保压力引起原料企业关停潮,饲料、兽药原料暴涨
“涨价”是今年的高频词,但不是猪价涨得厉害,而是原料涨价凶猛!环保督查查的不仅是农业污染,工业污染查得更为严厉。
据悉,去年底,石药、华北制药等原料药生产企业因环保不达标被勒令停产且损失惨重,据华北制药的公告显示,因停产净利润损失5493万元。原料药企不少是污染大户,环保动真格势必关停一批工厂。从7月起,大部分基础原材料毫无预警地疯狂暴涨,而维生素类涨幅最为凶猛。今年9月,兽药、饲料随着原料涨价也水涨船高。经历两轮涨价潮后,11月3日三部委发布《关于“2+26”城市部分工业行业2017—2018年秋冬季开展错峰生产的通知》,再度加剧原料企业停产,饲料兽药又双叒叕迎来涨潮!
六、南猪北养,东北三省的养猪业地位不可小觑
在上半年,新牧网对各大农牧上市企业在东北三省的生猪发展计划做了初步的统计,初步估算,至2025年,东三省仅上市集团的生猪出栏量就达3200万头,约占东三省年出栏量的50%。东北三省成为养猪企业的 “香饽饽”,企业仍不断加码进军。
今年8月10日,农业部发布《关于加快东北粮食主产区现代畜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实现肉类占全国总产量的15%以上的生产目标。这就意味着,就拿猪肉生产来说,全国一年出栏7亿头生猪的话,东北三省要实现出栏1.05亿头生猪以上。远超我国2016年第一生猪大省四川的出栏量。
据悉,未来五年,广东温氏、河南牧原、四川天兆、深圳金新农等20个企业计划在黑龙江省投资800亿元,形成4000万头生猪生产能力。黑龙江处于我们生猪发展规划的潜力发展区,未来在全国生猪产业中的地位不容小觑。
七、进口肉仍处高位,养户还需认真对待
进口肉在经历去年的爆发式猛增后,今年趋于平静,从今年五月以来,进口肉接连下降,这与当前生猪市场行情不无关系。虽然进口肉下降,养户是喜闻乐见,但也代表着今年的猪市行情有所下滑。毕竟只有猪价好的时候,进口肉才会蜂拥而至,所以进口肉数量真的是令人苦笑不得。今年进口肉类数量虽然低于2016的水平,但相对与前几年来说,还是处于高位,养户还需认真对待。
八、环保税征收对于中小企业是一笔巨大负担
环保税开征进入倒计时!2018年1月1日开征,再看看原来已经是仅剩两三个星期就要面对的事了,你着急了吗?
以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地税局和广东环境保护厅联合发布《广东省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税额的决定(草案)征求意见稿》为例。有人算了一笔账,如果按广东的标准,饲养出栏日龄120天的鸡,每只鸡要交8角钱的环保税;一家500头存栏猪的猪场,算上固体粪污等,每头猪至少应缴税4.6元以上。而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江苏省、湖北省等由于目前执行较高的排污费标准,是广东的2-8倍。有分析认为,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照此标准征收的环保税也是一笔巨大的负担。
另外,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的王海东撰文称,考虑到地方政府承担主要污染治理责任,以后拟将环境保护税全部作为地方收入,中央不再参与分成。这意味着地方政府环保治污的积极性将有望提升。
九、台风接踵而至,猪场受损严重
今年出了一个热搜词,它就是“又双叒叕”!今年8、9月台风接踵而来,先是“天鸽”
和 “帕卡”双双而来,“玛娃”紧随其后,“洛克”就已生成。养户在狂风暴雨中恢复过来,就得迎接下一个挑战。广东,江西、福建等多个地区众多猪场受损严重。
幸好天灾无情,人间有爱。在台风过后,广东省农业厅迅速反应,下拨专项资金用于灾后疫情控制药物购置、助力农产品灾后复产。同时,民间企业也积极组织捐赠药物,援助受灾地区猪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