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昨日,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接到一个来自巫溪县的电话,电话那头的童绥安,43岁,当地一名普通村民,也是当地扶贫帮扶对象之一。他说,自己怎么也没想到,第一次创业所遇到的消费纠纷,竟牵动了家乡多个部门的热情关注。这场纠纷,与9头育肥猪有关。
畜牧人员打针时才知被忽悠了
童绥安是巫溪县古路镇龙泉村村民,40岁以前四处打零工,听说村里支持创业并且创业政策优厚,便回乡计划创业。
今年,在当地扶贫人员引导下,他决心开一家养猪场,主要做种猪品种的培育和售卖,猪圈和养殖工具都准备好了。
今年8月,童绥安去了一趟陕西省镇坪县,与当地一家农牧科技公司做了对接,并以3200元每头种猪的价格,购买了32头母猪、1头公猪。
童绥安没想到,遇到第一个麻烦事,竟是这些外地购来的种猪,其中9头是育肥猪,也就是人们所说的商品猪。
“如果不是畜牧人员打针的时候发现不对劲,我还蒙在鼓里。”童绥安其实也不懂猪,要不是专业人员识辨,一般人真分不清种猪和育肥猪的区别。于是,他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向驻村扶贫干部反映了这件事,很快,这事便有回应了。
工商牵头组成联合调查组
童绥安多次联系陕西那家农牧公司,但事情一直未解决。
正当童绥安焦头烂额的时候,9月底,巫溪当地工商部门告诉他,别急,由于这件事涉及跨省消费,该县工商局邀请县畜牧部门、公安部门人员一道,组成了联合调查组,一同前往陕西为他维权。
就这样,当地调查组一行前往陕西,与陕西镇坪县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并展开调查。“老板有点懵,没想到卖猪这种简单事,会发展成这个样。”巫溪县消保科科长杜鹃说,这家农牧公司的老板见到穿着制服的调查组,既惊讶又紧张。
“我以为他是无理取闹”
农牧公司老板了解调查组来意后,第一句话便说“我以为他是无理取闹”。这位老板认为,这种弄错猪品种的低级错误,在他的公司不可能发生。
经核实,这件消费纠纷的起因,错在农牧公司员工的失误上。“错把商品猪圈的猪放出来了。”杜鹃说,这位老板承认错误的态度良好,并当即与童绥安电话致歉,双方这才笑开了。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得知,国庆后,经过双方相关部门组织的共同调解,双方达成协议,童绥安误购的9头育肥猪留下,这些育肥猪均已成熟,每头重达近300斤,可用于出售增收。另外,这家农牧科技公司愿意以1800元每头种猪价格,为其重新更换9头种猪,并赠送猪槽10个做为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