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大肠杆菌病与霉菌病混感的成功防治
来源:鸡病专业网 发布日期:2011-03-15 发布者:晓天 共阅1191次
肉鸡大肠杆菌病与霉菌病混感的成功防治
李金伏
山西省文水县畜牧兽医局
自2010年4月份以后,由于玉米价格上涨和气候的影响,大肠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时有发生,特别是一些管理和防疫技术相对落后的鸡场,此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更高,甚至呈地方性流行。2010年4月至7月期间,笔者先后收治15例大肠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的病例,患病鸡近八万只,其中15~30日龄的鸡占90%,笔者通过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一、发病情况
山西省文水县王某饲养的5000只28日龄肉鸡,在22日龄时,发现鸡群中部分鸡出现精神不振、呆立、整体采食量不增的现象,3天后临床症状逐渐加剧,鸡只出现死亡,并且由每天的十几只增加到30~40只,采食量下降,拉黄色、酱色和白色稀便,粪便中夹有大量未消化的饲料。畜主投服硫酸粘杆菌素和恩诺沙星,连用3天,效果不佳,遂到笔者处求诊。
二、临床症状和剖检变化
临床观察可见鸡群整齐度差,大小不均,发病率大约为10%,发病鸡呆立一侧,精神沉郁,羽毛松乱且翅下垂,有的病鸡闭眼呆立,有的喜卧,呼吸困难,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量剧增,有的病鸡在网上狂跑2~3米后,常突然倒地死亡。病鸡粪便恶臭,有的呈白色水样稀粪,夹有未消化的饲料,有的排黄绿色、酱色粪便等,发病情况不一,每天死亡30~40只。
笔者共剖检12只病鸡,其中4只是活鸡,由剖检可见鸡只大小不均,病死鸡皮肤紧缩不易剥离,腿部皮肤干枯,严重脱水、消瘦,肛门周围沾有白色粪便,胸肌发绀,打开胸腔,气味恶臭,心脏、肝脏表面被一层黄白色纤维素膜包裹,形成典型的包心包肝病变,肠道与脏器间形成严重粘连,腹膜炎明显,直肠内有白色粪便,肾脏病变不明显,腺胃、肌胃无出血。气囊壁增厚、浑浊,有黄白色干酪样物,特别是胸气囊。双侧肺部发紫,切面有黄白色米粒大的小结节。剖开气管,发现下段气管、支气管内有黄白色渗出物,在支气管分叉处,有干涸的黄白色堵塞物,部分病鸡死亡速度较快,死前出现狂跑和猝死症状。
病鸡拉白色粪便,腹腔内有纤维素性膜包裹,形成典型的包心包肝,是大肠杆菌病的典型症状;根据气囊上有干酪样物,气管、支气管内有黄白色阻塞物,以及肺脏切面有黄白色米粒大小结节,初步判断为霉菌菌落生成所致,因此,该病例经综合分析后,初步诊断为大肠杆菌病与霉菌病混合感染,如需确诊,还要进行实验室检查。
三、防治措施及回访
(一)用药情况
1.乐可生【氧氟沙星可溶性粉,兽药字 (2006)020092634,施瑞克 (天津) 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每瓶100克兑水200千克,每日4瓶,上午8~10点和下午6~8点分两次饮水,连用3天,第4天时由于鸡群采食量增加,因此要饮用5瓶。
2.强效脱霉精【β-葡聚糖,冀饲预字(2008 )134011,石家庄江山饲料有限公司】,每袋1千克拌料1000千克,混匀后全天投饲,连用5天。
3.在采用上述药物进行治疗的同时,要加入鱼肝油和电解多维,可在中午和晚上按说明饮水,连用5天。
另外,对于病重的鸡只,可肌注头孢类药物配合安痛定,每只鸡1毫升进行肌肉注射,每日一次。
(二)结果回访
用药后第5天笔者回访,养殖户反应投药的第三天死亡率开始下降,病情得到了控制;第五天死亡数量降到两只,精神不振鸡只消失,采食量增加,鸡群康复。后笔者建议在饲料中继续添加益生素,以调节肠道菌群,增加益生菌菌落,改善肠道环境,连用7天。
对于此病例的治疗共花费500元药费,折合每只鸡0.1元。
四、治疗体会
1.本病是大肠杆菌和霉菌混合感染所致,治疗时应考虑清除感染源,因此要给鸡只提供优质的新鲜饲料,减少霉菌感染机会,可在饲料中添加强效脱霉精,通过物理吸附、化学脱毒、生物降解三管齐下,全面解决饲料及动物体内的霉菌毒素。
2.对大肠杆菌病尽量要选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要避免盲目用药,力求用药的准确有效,并且大肠杆菌的用药剂量一定要足,如用药量不足,就会给大肠杆菌提供苟延残喘的机会,使治疗难以奏效。
3.对大肠杆菌病用药时,最好添加高剂量的电解多维,以促进大肠杆菌毒素的排除,有利于恢复机体的抵抗力。而使用鱼肝油,则可以促进受损伤肠道上皮细胞的恢复。
4.益生素等微生态制剂对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和恢复有很可观的效果,特别是在恢复过程中添加,对肠道菌群失调的调理有重要意义。
作者简介:李金伏,男,(1963-),兽医师,本科学历,1985年毕业于山西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主要从事兽医临床工作,联系电话:13835827781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