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流感是家禽行业绕不开的话题,对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创伤,近期H7N9疫苗的全国免疫给行业带来了一丝希望,但是如何看到接下来的疫病形势呢?
2017年7月27日,在广西南宁,由广西玉林水产畜牧协会、普莱柯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哈药集团生物疫苗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的2017年秋季禽病防控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继勋老师就此话题分享了他的研究和建议。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赵继勋
全国传播、地区散发
自2013年开始,本次已经是第5波人感染H7N9疫情了,发病时间、地区均比前几轮有所扩展,7月份依旧有人感染,说明环境中病毒对人的感染并没有停息。据国家卫计委统计,第5波H7N9基本发生在国内的26个省160地市600县1210乡,呈现高度散发,发病人数多为有基础病的老人,农村发病人占48%。但从感染地人口基数来看,H7N9病毒感染人仍然是小概率事件,且并不能人传人。
对家禽业而言,对鸡表现高致病性的毒株在两广、湖南形成流行并向全国传播呈散发感染,全国大部分地区仍以低致病性毒散发为主或呈地方性流行,同时有少量高致病性感染发生。农业部监测家禽H7N9流感病毒抗体和抗原报告显示,各省均发现有H7N9病毒踪迹,全部陷落。
从SPF鸡攻毒H7N9高致病性病毒试验显示,48小时之内鸡死亡率高达100%,有典型高致病性特点。若选2013年鸽源H7N9低致病性病毒做灭活苗,试验表明HA抗体大于2的6次方时对强毒攻击可100%不死亡,剖检也未发现可见的病理变化。
赵继勋教授分析认为,目前农业部发布的原始毒株来源也是2013年鸽源毒株,因此现有的疫苗免疫保护效果应该很不错。只要今年9月底全国范围,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做好家禽,重点是鸡H7N9流感疫苗免疫,第六波人感染发病将明显减少,虽然很难杜绝少数散发病例。
认清形势,做好免疫
2017年2月,卫计委和农业部在哈尔滨举行协商会议,达成以下共识:
1、污染的禽、鸡是人感染的来源;
2、活禽市场使病毒混合、放大是主要的传播机制;
3、病毒尚不能人传人;
4、高致病性毒株出现对养禽业威胁巨大;
5、疫苗可有效降低病毒在禽的复制和传播。
会商建议:
1、坚定关闭活禽市场,加快冰鲜品流通上市;
2、尽快完成免疫论证;
3、推动黄羽肉鸡标准化、集约化;
4、家禽业改造升级需要提供资金;
5、完善双方合作和信息共享;
6、加强对生态、流行病学、临床救治的研究;
7、做好流感大流行的应对准备。
根据会议共识的内容,赵继勋教授认为,以后再也不能说人H7N9感染与禽无关,也不要争论加不加禽字,这些对行业已经无助于事。随着高致病性H7N9病毒出现并流行,若处理不当导致病鸡进入流通渠道,短短几个月便可以传遍全国,这也是导致第5波至今仍结束不了的原因。而无规律、随意性地关闭活禽市场阻断了流通,造成消费者信心崩溃,家禽业损失严重。官员、学者在这场灾难中扮演什么角色需要自问自责,休市政策制定者需多换位思考,广大养鸡人也应该树立独立思维,进行自救。
现在形势下,鸡免疫疫苗已成为不争的必须采取的防控措施,但局部免疫不可取,要全国性免疫,鸭、鹅甚至鸽也要认真考虑在内。免疫需要在今年9月底之前完成,因为候鸟南迁往往是下一波疫病发生的开始,从往年的规律上看,人的病例10月就会出现,家禽应在9月就可以散发感染。因为H5亚型禽流感流行情况的变化,H7 Re-1和H5 Re-10、H5 Re-8毒株的联苗是首选,免疫程序和过去一样。
活禽保留,改造升级
赵继勋教授提出,不能一味的关闭活禽市场,应当考虑活禽市场在消费信心中所起到的作用,一关市场,所带来的是消费信心的崩塌,进而引起多米诺效应,带来整个行业的灾难。破坏容易建设难,堵不如疏,保留市场,改变活禽市场经营方式或许更好。
“让经过检测的好鸡走上市场,让活禽市场有独立的具有良好生物安全的场地和设施,让运输有不被污染的车辆,让活禽市场的销售和购买者分割让每天消毒成为可能,让活禽市场流通起来,让消费者恢复信心,这才是养禽人该做的事,才是自救的良策。” 他建议,四个“1”中的一周一消毒是不行的,每天清零每天消毒才可取。
生产端要改善养殖模式,进行合理区域布局,规模化、集约化,提高科学性、自动化是必然之路,这不仅仅是环保、生态安全、食品安全的要求,也是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和疾病防控的需要。同时免疫防控的执行越好越早,则变异带来的危险性越小。但赵继勋也希望疫苗防控只是不得已的应急良策,一旦能维持两年的散发就应该回到扑杀的正确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