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随着我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大量养殖废弃物产生,畜禽养殖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意见》,明确提出了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末端利用的治理路径。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关系6亿多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关系农村能源革命,关系能不能不断改善土壤地力,治理好农业面源污染。眼下,全面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面临不少瓶颈。
一是种养主体分离,还田难。因为种养结合不紧密,养猪的不种地,种地的不养猪,粪便循环利用没有连接机制,客观上隔绝了粪便还田的通道,造成无处还田。
二是科技支撑体系尚未到位,推广难。沼气工程主要分布在农村,铺设沼气管网投资大,安全风险高,养殖企业不愿发展,致使规模化沼气工程池容产气率和自动化水平不高,大部分中小沼气工程气、电产品仍以养殖场自用多,推广难。
三是支持政策落实未到位,调控难。生物天然气、有机肥等产品生产和使用在部分地区政策落实不到位,缺乏扶持措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生产气、电的成本较高,与天然气、大电网相比缺乏市场竞争力。
畜禽养殖废弃物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另一半”,用则利、废则害。积极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需要培育新主体、新业态、新产业,搭建种养连接机制,打通种养循环,构建产业化发展、市场化经营、科学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的资源化利用新格局。
一是提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落实《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进一步推进清洁化、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养殖场改扩建和粪污处理设施改造升级,提升粪污处理设施装备水平。建设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和利用设施,实现养殖环节减量排放、环保排放。充分调动社会资本参与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工程建设的积极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投资大,应加大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政企合作支持力度,鼓励支持第三方治理,提高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形成畜禽养殖废弃物收集、存储、运输处理和综合利用产业链。实施以养殖废弃物综合治理为重点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按照专业化生产、市场化运营的方式,支持畜禽粪污处理设施建设。
二是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以畜禽粪污和农村废弃物减量化、无害化处理为重点,创建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加大混合原料发酵、沼气提纯灌装、粪肥沼肥使用等技术和设备的开发利用力度,全面提升综合利用水平。例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国家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广西壮族自治区恭城瑶族自治县,全县人口30万人,已累计建设沼气池6.78万座,入户率达89.6%,稳居全国前列,恭城瑶族自治县通过“一池带四小”发展庭院经济,即一个沼气池,带一个小猪圈、一个小果园、一个小菜园、一个小鱼塘。猪粪、牛粪入池产气,沼气入室做饭、照明,沼渣、沼液施肥,一条条生态链,在大小家庭间形成。眼下,恭城的沼气池已升级迭代到“5.0”版,公司化运营模式开始推行:政府引入沼气服务公司,公司与大型养殖场合作,把农户沼气池进料、出料、维护全托管,农户只管刷卡用气就行。
三是以制作有机肥为抓手,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有机肥制造、运输、施用等服务。制造有机肥是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重要抓手。推广应用有机肥,要激发农民的积极性,通过强化政策扶持,落实绿色生态导向的农业补贴政策,鼓励农民增施有机肥。采取社会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有机肥制造、运输、施用等服务,出台支持有机肥生产和施用的用地、用电、信贷、税收等优惠政策,打造种养循环模式。
四是开展种养合作,搭建粪肥还田通道形成连接机制。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养殖场对接,粪污就地消纳,从根本上解决种地的不养猪、养猪的不种地,种养分离畜禽粪肥还田难问题,促进畜禽粪污等有机肥资源得到合理利用。
五是完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检测标准,规范生产技术。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通过沼气工程和户用沼气,为农村提供可再生能源,为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内涵,为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新的空间,为改善农村环境提供了新的动力。应加快完善沼气检测标准,进一步规范生产技术,对于畜禽粪污,分类采取干湿分离或沼气转化等方式进行综合利用。粪污转化成沼气、生物天然气或者发电上网,为农村提供清洁可再生能源,实现废弃物的高效利用。
六是强化科技引领创新驱动,打通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全面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科技潜力巨大,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必须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搭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开展联合攻关,集成一批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有机肥施用等关键技术,制定无害化处理、堆肥还田等技术规范和标准。加强对农民的指导和服务,打通农业科技“最后一公里”,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科技支撑和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破解废弃物利用不足的瓶颈,让农业回归绿色,农村增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