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努力构建农产品生产、收购、贮藏、运输等各个节点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农产品从生产源头到产品上市前的全程质量追溯。《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规划建议》)明确提出,“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畜产品在农产品中市场化程度最高,可追溯系统起步较早,总结畜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不仅是新常态下畜牧业“调结构、转方式”的迫切需求,也是实现《规划建议》提出的“推进农业标准化和信息化”目标的必然选择。
一、追溯“难”,难“追溯”
可追溯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它涉及养殖、加工、储存、销售等多个环节。由于利益驱使和监管困难,本来应该是“安全防火墙”的可追溯体系,却只能依赖于从业者的道德与良心。
1.无法正常使用,追溯成为 “噱头”
近年来,各省市大力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在很多超市都放置了“放心肉追溯查询终端”,消费者可用这台机器扫描所购肉品包装上的条形码,或输入价格标签上的追溯码,就可以查询到猪肉从养殖到屠宰、再到零售的全部信息。但是,据北京市市场的调研,部分超市的查询机纯属“摆设”,不是显示屏损坏,就是黑屏,有的干脆就不通电,即使在一些机器能够使用的超市,要么肉品价签上没有追溯码,要么查询出的信息和产品实际不符;有的门店没有网络信号或者信号比较弱,查询机无法正常使用只得放到仓库“睡觉”,真正能够正常使用“凤毛麟角”。
2.无法提振信心,消费者难有“盼头”
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一再考验我国食品安全的底线,不管是“过期肉”,还是“口水肉”,由不得消费者不产生恐慌和担心,不得不一再询问,哪里才有“放心肉”?为了保证畜产品安全而推广的全程追溯体系建设功效在哪?不可否认,通过十多年畜产品可追溯体系的实践,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建立可追溯体系不等于保证了畜产品质量安全,现在有的地区行业主管部门认为只要建立了可追溯体系,就证明他们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胜人一筹”。常言说,有备无患。但在畜产品质量安全上,无论是查询终端还是查询编码,不能仅仅满足于“有备”,还必须有用、管用、会用,形同虚设的东西比“缺失”的隐患更严重、更可怕。如果建立了可追溯体系,缺乏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匹配的技术保障,“害群之马”就会“浑水摸鱼”,消费者只能“临渊羡鱼”,畜产品消费的信心恢复只能成为一句空谈。
3.优质不能优价,生产者缺乏“劲头”
企业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要在信息化方面做大量投入,虽然可以获得各级政府的财政支持,但也无疑将加大成本。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来看,如果建立可追溯系统企业生产的产品没有价格优势,势必缺乏主动建立、维护可追溯系统的动机。我们在一家著名的肉牛屠宰加工企业调研,质量部经理告诉我们,虽然我们的产品可追溯、质量有保证,可是销售代理商对于价格极度敏感,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但价格基本上是“千篇一律”,每公斤贵一毛钱,他们也不乐意,销售代理是我们的“上帝”,我们不敢比别人贵,结果可追溯体系就成了“花钱买吆喝”。
由此看来,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虽然被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可是消费者信心难以提振,生产企业主观上动力不足,大多数超市的终端只是为了“装点门面”,实现《规划建议》提出的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的目标,可谓“任重而道远”。
二、既要“严”,更要 “实”
经过对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各环节从业者的调查,我们认为,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任重而道远”,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继续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优质企业先行试点,摸索经验后逐步推广,严实相济,才能逐步构建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1.行业准入门槛要提高,审核要严
客观上,不管是养殖企业,还是加工企业,都希望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不仅有财政经费的支持,也可作为企业产品是优质畜产品的“佐证”,但是要设立准入门槛,实施严格的认证程序,“宁缺毋滥”。可以借鉴中国奶业D20企业联盟成员的要求,既要有品牌、诚实守信,更要有自有养殖基地,实施产业一体化,建立一套实施可追溯体系企业的认证标准,建议在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或通过国家认证的地理标志产品和有机认证产品先行先试。
2.过程监督管理要跟上,执法要严
要建立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各个环节的标准、规范,让参与体系建设的企业有据可依,同时结合实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对标准和规范进行修订。按照“监督到位、惩处严厉”的原则,对各企业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监督,对违规行为实行“零容忍”,同时充分调动大众的监督力量,利用微信、飞信和QQ等新型公共交流平台,一方面对消费者进行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知识的普及教育,另一方面接受消费者对违规行为的举报。
3.诚信意识要加强,查处要严
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诚信意识是关键。参加可追溯体系的企业要签订自律宣言,公开承诺“履行社会责任,遵守标准规范,确保质量安全”;在政府的支持下,以现有的农产品风险评估实验室等第三方监督机构为依托,定期对他们进行风险评估和认证,建立可追溯企业的“黑名单”,一旦发现其产品未能按照可追溯要求生产,坚决予以取缔,同时在大众媒体上广泛曝光,让这些企业为自己的不自律而“买单”,对于发生严重质量安全风险的,要让其成为第二个“三鹿”,绝不姑息。
4.畜禽养殖标准化是关键,基地要实
优质畜产品是养殖出来的,而不是加工出来的,不可能通过建立追溯体系,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就自然而然提高了。国外先进国家和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实践都表明,标准化、适度规模化是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基本特点,也是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本要求,近年来,我国大力实施菜篮子养殖基地建设,但是部分养殖基地,缺乏自律,缺乏苦干实干的精神,验收前突击应付,验收时品种、饲养、繁殖、饲料、兽药管理“样样达标”,验收组一走就“涛声依旧”了,养殖基地的业主们只有“扎扎实实”饲养管理、“老老实实”记录生产,我国的“肉盘子”、“奶瓶子”才有保障。
5.畜产品定价机制是保证,消费观念要实
美国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建立可追溯系统,一个重要的初衷就是为了改善食品供应链、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以及销售消费者认可的安全畜产品,从而获得支付可追溯成本以外的净收益,进而驱动可追溯系统在美国的推广。建议政府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建立优质畜产品发展基金等形式,引导企业养殖加工“良品”,企业通过建立可追溯体系能够实现优质优价,自我“造血”,良性发展,消费者在进一步增强可追溯畜产品的消费信心后,愿意承担以追求优质畜产品价格的“水涨船高”,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三管齐下”,可追溯体系才能有效运转。
6.加快实施驱动创新战略是关键,技术支撑要实
我国的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技术上还存在一些瓶颈,生产成本还相对较高,直接影响体系的运行。需要进一步整合科技资源,组织开展联合科技攻关,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畜产品的可追溯与食品安全的数字化管理,完成了现有可追溯体系的数字化、透明化、服务化的升级;开发成本较低、运行稳定的检测设备及信息平台硬件,降低运营成本和人员投入;开发能对接、可共享、易操作的程序,逐步实现数据互通。
(作者浦华,系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农业经济管理博士,主要从事畜牧业宏观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