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型鸡场,常使病禽生长缓慢,产蛋率下降,继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感染时可引起大批死亡,特别是雏禽,常造成严重损失。
潜伏期4~8天,依侵犯部位不同,分为皮肤型(又称干燥型)、黏膜型(潮湿型)和混合型。
皮肤型常见于冠、肉髯、喙角、眼皮和耳球上,也可在腿脚、泄殖腔和翅内侧形成一种特殊痘疹。病初皮肤出现细薄灰色麸皮样覆盖物,迅速长出结节呈黄灰色,表面不平干而硬。结节数目多时,可互相融合,产生大块结痂,致使眼睛完全闭合。病鸡出现精神萎糜,食欲不振,羽毛粗乱,生长缓慢停滞。病的后期在冠、肉髯等处形成黄豆大小的黑色痘疹结痂。
黏膜型:主要在口腔,咽喉和眼等黏膜表面及喉气管黏膜表面出现痘斑,又称白喉型。病初出现鼻炎症状,打喷嚏,流鼻液,气喘,气管有口罗音。初为浆液性,后转为脓性分泌物。眼结膜发炎,先湿润后流出带细小泡沫的眼泪,逐渐出现眼睑肿胀。随着病情发展,眼中出现淡黄色浓稠的脓液,病鸡眼部肿胀明显,上下眼睑粘在一起,引起角膜炎造成失明。鼻炎症状出现2一一3天后,在口腔、咽喉等处黏膜发生痘疹。初为圆形黄色斑点,逐渐扩散成大片沉着物,又称假膜。随后变厚而成棕色痂块,凹凸不平,且有裂缝,痂块不易剥离,强行撕脱则留下易出血的红色表面。假膜深入喉部,可引起呼吸困难,其症状类似传染性喉气管炎,伸颈引口呼吸,甚至窒息死亡。
混合型:即患有皮肤型和黏膜型于一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