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养猪第一大省”四川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去年底,温氏股份宣布至2019年将在川形成年出栏600万头的生猪养殖规模;双胞胎集团也不示弱,表示将在川布局500万头生猪养殖基地。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则在去年底举行的第四届四川农业合作发展大会上透露,未来3~5年,新希望将在全国养殖1000万头猪,其中四川是重要区域;几乎是同一时间,四川德康农牧科技公司投资30.3亿元合作开发100万头“内江猪”项目、投资75亿元在宜宾布局500万头生猪养殖及精深加工项目正式签约。
所谓“川猪安天下”,作为“养猪第一大省”的四川,一直以来面临产业聚合度不高的发展难题。2015年,全省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生猪规模养殖比重仅为30.9%,低于全国15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由于四川不是玉米(1645, 0.00, 0.00%)主产区,工业饲料主要原料依赖省外供给,每年需调入饲料玉米500万吨,每吨比全国高150元,因此并不是生猪养殖企业布局的首选区域。如今,养猪巨头争相入川,将会对川猪产业带来哪些影响?川猪发展格局将发生哪些变化?
生猪赢利空间趋于稳定合理
在经历了2012~2014年持续低迷深度亏损的市场行情后,全国生猪价格进入上行周期。据四川生猪监测预警系统监测,2016年,四川省养猪业包括育肥猪、仔猪、猪粮(料)比以及肉猪价差4项指标创下2008年5月监测以来的历史最高,规模场户平均每头育肥猪赢利520元以上,较2015年每头多赢利300元以上。
2017年,生猪生产及价格形势究竟会怎样?业内普遍较为乐观。新津县七星养殖场是四川省较早的一批年出栏万头的规模养猪场,其负责人余忠表示:“未来5~10年都将是生猪行业的黄金期。”四川省农业厅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预测:“2017年全年生猪生产将继续呈现恢复性小幅增加,并且更趋于理性和规模化;全年猪粮比、猪料比均不会低于均衡线之下,但赢利空间将逐步趋于较为合理的范围。”
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2月第4周,虽因节后消费端需求不旺致育肥猪和猪肉零售价继续小幅下探,但仔猪和后备母猪均价上扬。“一头30斤的仔猪,目前已经卖到了900元,这让不少养殖户不敢轻易扩张规模。”新津县农业发展局副局长王文敬表示,在经历过上一次低迷行情的煎熬后,当下规模养殖场补栏仍然十分谨慎。
然而,比起抵御市场风险能力较弱的一般规模养殖场,温氏、双胞胎、新希望等养猪大佬对政策、市场把控能力更强。“一方面,随着《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出台,南方水网地区生猪产能转移已经提上日程,为四川等生猪重点发展区域提供了产能承接的机会;另一方面,上一波‘猪周期’后,四川散养户和小规模养殖场大量退出,巨大的市场供给空缺和相对客观利润空间,成为养猪巨头争相入川的最大动机。”四川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散户退市为规模养殖腾笼换鸟
去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广元市苍溪县五龙镇印合村村民牟立勇返乡,将近20万元积蓄投资建设猪场,成为温氏集团在苍溪的第一批合作农户。
2015年底,广东温氏集团40万头优质生猪产业一体化项目,正式签约落户苍溪县。“按一头猪最低170元的利润计算,年出栏650头,每年就有10余万元的利润,比在外面打工强。”牟立勇告诉记者。
与温氏一样,新希望、双胞胎等养猪巨头也都倾向于“公司+农户”的发展模式。“这背后是企业基于成本控制的考量。”温氏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受制于地形,在川自建巨型养殖场成本高、投资回收期长,将养殖环节交给农户实现轻资产运行是更好的选择。
为了使这一合作更加稳固,各大企业均提到“合作养殖户规模一般不低于500头”,而这与四川省提出的“加快替代农村特别是贫困乡村目前广泛存在的传统散养方式,重点支持发展年出栏生猪500头的规模养殖场”不谋而合。
“龙头企业+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发展模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如成都市已连续2年安排预算近4000万元,用于支持合作的适度规模养殖场的圈舍建设、生产设施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设施奖励补贴。目前特驱、正大、巨星等养猪巨头与成都多个生猪养殖大县签订了战略协议,进一步加大产业投资。
实际上,经过上一轮生猪下行周期洗牌,四川生猪养殖小散户退市明显。2016年3~5月,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四川省畜牧总站等多个单位专家组成的生猪养殖调研组对遂宁、广安两市不同规模养殖户的问卷和现场调查显示:遂宁市和广安市年出栏1~49头规模的养殖场数量由2011年的604896户下降到了480906户,出栏肉猪的比例由33.46%下降至22.42%。
优质特色品种满足市场需求
与养猪巨头们的大举扩张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省对生猪产业规模的谨慎。根据四川省制定的畜牧业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四川全省生猪出栏将基本稳定在7200万头,如何“提质增效”才是川猪未来5年的发展重头戏。
多项数据表明,四川生猪养殖效益提升空间还很大:畜禽良种化水平不高,生猪外三元杂交面仅46.5%,“十二五”期间引进种猪量仅占全国引进总量的3.7%,生猪核心育种场仅占全国的6.2%;从生产能力看,生猪养殖成本比发达国家高40%,一头母猪平均年提供断奶仔猪约15.2头,比丹麦、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少10头以上;多数中小规模养殖场智能化、自动化、机械化程度低,饲养管理粗放。
四川省副省长王铭晖在2016年9月召开的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现场会上表示,生猪基地县和国家生猪调出大县要以“补短板、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加快丹麦、美国等地优质生猪引种、选种、育种和扩繁场建设,到2020年,建成部省级核心育种场10个以上,地方猪选育核心场4个,全省供种能力达3万头,每头母猪年提供断奶仔猪20头以上,优质特色生猪出栏比重占全省生猪出栏总量的70%以上。
此外,四川还将加快开发利用山区、三州优良的地方品种资源,大力推广川藏黑猪等地方优势品种,从供给侧发力,满足市场多种需求。
请收藏或分享到到朋友圈
养猪业联盟是微畜牧旗下养猪专业服务平台!主要为养猪行业提供行业热点分析、
政策解读、供求信息、饲养管理以及疫病防治技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