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现在的大型猪场较少发生传染性萎缩性鼻炎(后简称猪萎鼻)。但是在一些中小型猪场中,猪萎鼻却经常发生。这些猪场无一例外的是环境不好,保温与通风的矛盾突出,舍不得淘汰有萎鼻的母猪,或者得了萎鼻却不愿意去净化。尤其是到了冬季,密闭式的猪栏中更容易发生该病。
猪萎鼻(Swine infectious atrophic rhinitis,简写为AR)是由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和(或)产毒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引发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特征为出血与变形性鼻炎、脸部变形、鼻甲骨发生萎缩以及严重的生长迟缓。如果存在其他病原,极易发生继发感染。
临诊症状主要是不断地喷嚏、鼻衄、颜面变形、鼻歪斜、生长受阻和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病原损害呼吸道的正常结构(通常称为疾病侵入呼吸道的第一扇门)和功能,使猪体抵抗力降低,极易感染其他病原,诱发PRDC(呼吸道病综合征),增加猪场的死淘率。该病多发生于2~5月龄的猪。
研究证明,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Ⅰ相菌)单独并不能引起渐进性猪萎鼻发生,但与多杀性巴氏杆菌毒素源菌株荚膜血清型A或D株联合感染SPF猪和无菌猪,能引起鼻甲骨严重损害和鼻吻变短。直接用多杀性巴氏杆菌D或A型株的毒素,单独给健康猪接种,也可以发生猪萎鼻和严重病变。各种应激、营养不良、管理不善以及继发的细菌如副猪嗜血杆菌与绿脓杆菌等均可加重病情。
据实验室检测,引起猪萎鼻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绝大多数属于D型,它们能产生一种耐热的外毒素,毒力较强。用此毒素接种猪,可复制出典型的猪萎缩性鼻炎(AR);少数属于A型,多为弱毒株,不同型毒株的毒素有抗原交叉性,其抗毒素也有交叉保护性。
自然条件下各种年龄的猪均可感染,但最常发生于2~5月龄的猪。出生后几天至数周的仔猪感染发生鼻炎后多能引鼻甲骨萎缩;较大的(70KG以上)猪感染时,可能不发生或只产生轻微的鼻甲骨萎缩,但是一般表现为鼻炎症状,症状消退后成为带菌猪。 病猪和带菌猪是主要传染来源。病菌存在于上呼吸道,通过喷嚏打出的飞沫传播,呼吸道感染并定植于上呼吸道。本病的发生绝大多数是由患病的母猪或带菌猪传染给仔猪的。不同年龄猪只混群,再通过水平传播,扩大到全群。昆虫、污染物品及饲养管理人员,在传播上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健康猪群如果不从病猪群直接引进猪只,一般不会发生本病。本病虽然在猪群中传播速度较慢,多为散发或呈地方流行性,但是如果饲养管理条件太差,潮湿,阴冷,通风不良,饲养密度过大或猪群存在其他条件致病病原(如蓝耳病、圆环病毒、野毒伪狂犬、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等)的时候,会加重本病的演变过程,甚至发生灾难性的死亡。
本病类似于猪肺炎支原体的地方是,感染与发病的日龄完全不同,猪只都是早在哺乳期就通过母猪垂直传播,但却在保育期间或者之后才开始打喷嚏。患猪鼻痒拱地,或因为痒而到处乱擦,甚至留下血迹,鼻部流出的分泌物,开始是透明黏液样,继而变为黏液或脓性物,甚至流出血样分泌物,或者鼻血;鼻炎的同时,眼结膜发炎,从眼角不断流泪,与粉尘一起粘合,在眼眶下部形成半月形的泪痕湿润区,呈黑褐色斑痕,通称为“泪斑”,这已经成为猪萎鼻的示病症状。病猪一般不发烧,但生长发育迟滞,成为同群中差异很大的瘦、僵猪。
本病的感染途径母仔间垂直的传染,通过喷嚏飞沫传染给仔猪。大小猪混养时,又横向传染给其他仔猪,传播范围逐渐扩大。加上为了保温而密闭式的饲养,则更加厉害。另外可通过引种传到另外猪场。因此,要想有效控制本病,必须执行严格的萎鼻净化措施:
1、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实行全进全出,实施三度一通的管理(温度、湿度、密度、通风),防止各种应激因素的发生(可在保育猪饲料中添加武汉回盛的绿益态,每吨料加一公斤),严格执行消毒卫生防疫制度(回盛公司的统牌消毒水最适合细菌性病原的消毒,1:400即可。)。
2、决不从猪萎鼻阳性场引进种猪。其他引进的种猪也要进行严格的隔离观察与驯化措施,以防止本病传入本场。保持或建立猪萎鼻的SPF场。
3、淘汰所有出现症状的种猪,对于没有症状的母猪,则实施产前免疫,依情况从产前两次免疫逐渐减少到一次。直到猪场没有萎鼻发生。对于生长猪,要严格淘汰出现症状的猪只,而可疑的猪群,则采取隔离饲养,并实施严格的全进全出制度,禁止大小猪混养。
3、药物处理:对于种猪群,可以每个月全群投药一次,可以考虑用武汉回盛生产的新附优特乐,每吨料一公斤,或者均崩1公斤(10%稳定的阿莫西林)+达安500克(62.5%磺胺氯哒嗪钠+12.5%TMP超微粉,可以饮水投药),每次7~10天。生长猪群可从保育开始投药控制,同样用以上的两个方案,或交替进行,均可有效地防止病情加重,有效地缓解症状,减少飞沫传播,防止水平传播,最终实现猪萎鼻的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