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畜牧业基本概况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发布日期:2011-03-02 发布者:晓天 共阅1855次
第一部份:畜产品产量
解放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畜牧业保持了较高的发展速度,实现了持续增长,畜产品产量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畜牧业生产大国。在四十四年间 ,肉产量占世界的比重从1961年的3.57提高到2005年的29.26。 数据来源:世界粮农组织 【2003年相对于1999年的牲畜生产指数】
【产量变化趋势】
无论是肉类总产量、各畜种肉产量、禽蛋产量还是人均产量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态势,增长率全部为正值。与1962年相比,产量和人均产量增长倍数的排序一致,都是:牛肉 > 兔肉 > 羊肉 > 猪肉 > 禽肉 > 禽蛋。 各畜种产量变化细节请参见畜产品产量。
第二部份: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比重
分析自1970年以来3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畜牧业产值在农业产值中所占比重持续增长,至2004年已经达到34.54%。但是,在近5年内增长趋于平缓。细节请参见畜牧业产值。
第三部份:畜种结构
中国畜种结构的变化较大,2002年与1962年相比较显示:猪肉比重经历了一个提高再降低的过程,截止到40年后的2002年,猪肉比重基本没有变化,保持在66%左右。而禽肉比重的变化则正好相反,经历了一个降低再提高的过程,在2002年的比重为19.33%,仍低于1962年的比重。而牛肉和羊肉的比重则有所提高,但是仍然远低于猪肉和禽肉,2002年的牛肉和羊肉比重都小于10%。2002年猪肉、禽肉、牛肉、羊肉的产量合计占肉类总产量的98.53%。 细节请参见畜种结构。
2002年的世界食草家畜牛和羊产量的比重为29.59%,而中国的比重仅为13.23%。与世界畜牧业生产的畜种结构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存在着一方面是食粮畜禽数量偏高,市场基本饱和,价格波动频繁;另一方面是食草家畜多年来价格一直坚挺,但生产潜力并没得到充分挖掘。因此,随着畜产品短缺时代结束、买方市场的到来,目前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一个明显的例证是:一方面食粮畜禽数量偏高,市场基本饱和,价格波动频繁,生产屡屡受到冲击,先是1997年鸡蛋价格跌入低谷,至今仍处在较低价位,继而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鸡肉出口受阻,价格一蹶不振,进入1999年,生猪价格大幅下降,养猪业又陷入困境。另一方面,牛、羊等食草家畜多年来价格一直坚挺,牛、羊生产虽然有了长足发展,但生产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大量作物秸秆闲置就是证明。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市场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第四部份:与世界畜产品产量的比较
【人均畜产品产量的比较】
我国的肉总产量、猪肉产量、羊肉产量、兔肉产量、禽蛋产量、蜂蜜产量都已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而牛肉和禽肉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其中猪肉、禽蛋已经超过世界发达国家水平。
人均畜产品产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水平的时间
种类 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超过发达国家水平
肉类 1994 低于
猪肉 1981 1997
牛肉 低于 低于
羊肉 1998 低于
禽肉 低于 低于
兔肉 1992 低于
禽蛋 1991 1995
禽肉 低于 低于
蜂蜜 2001 低于
【中国畜产品在世界的排序】
所有畜种产量都位于世界前茅,其中猪肉产量和禽蛋产量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名列第一;蜂蜜产量和羊肉产量20世纪80年代开始名列第一;肉类总产量和兔类产量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名列第一。截止到2005年,毛、禽肉、鸡肉产量位于第二名,牛肉产量第三名。
畜种 中国畜产品产量位于世界第一 2005年中国畜产品在世界排位
肉类总计 1990-2005 1
禽蛋(不包括鸡蛋) 1961-2005 1
初级蛋 1984-2005 1
鸡蛋 1985-2005 1
猪肉 1965-2005 1
蜂蜜 1980-2005 1
羊肉 1990-2005 1
兔肉 1994-2005 1
鸭肉 1961-2005 1
鹅肉 1961-2005 1
绵羊奶 1
原毛 2
禽肉 2
鸡肉 2
牛肉 3
【中国畜产品占世界畜产品的比重】
观察我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畜产品产量比重在40年间的变化可以得到结论:在世界大环境中,我国牛肉生产和羊肉生产有了长足的发展。鹅肉、鸭肉、猪肉、兔肉和禽蛋产量在世界的比重都超过40%,分别达到93.20%、68.17%、48.86%、43.02%和41.09%。
中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畜产品产量的比重变化
2005年中国畜产品产量占世界畜产品产量的比重(%) 比重40年变化(2002年/1962年)
鹅肉 93.20 2.08
鸭肉 68.17 1.57
猪肉 48.86 6.76
兔肉 43.02 12.60
禽蛋 41.09 4.18
羊肉 33.36 16.25
肉 29.26 7.45
皮 22.77 21.46
原毛 18.13 3.59
禽肉 18.11 2.45
鸡肉 14.49 2.26
蜂蜜 11.70 2.50
牛肉 11.29 35.85
奶 4.56 5.31
第五部份:畜产品市场与消费
表面上看我国的畜产品市场已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而实际上广大农村居民畜产品消费量仍然很低,有很大的潜在需求,市场处于暂时性的相对饱和状态。详情见畜产品消费
第六部份:未来发展目标
总量
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为保障合理的食物摄入量,人均每年主要食物摄入量为:口粮155公斤,豆类13公斤,蔬菜147公斤,水果38公斤,食用植物油10公斤,食糖9公斤,肉类28公斤,蛋类15公斤,奶类16公斤,水产品16公斤。实际上我国1992人均肉类产量已经超过28公斤,人均禽蛋产量1996年已经超过15公斤。
从市场需求角度分析,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畜产品生产仍有较大潜力。
目前,世界人口平均每人每日蛋白质供给水平约为70克左右,其中动物蛋白量为25克左右,发达国家的平均蛋白质供给量和动物蛋白量分别为100克和60克。我国城乡居民的蛋白质供给总量基本接近世界平均水平,但动物蛋白仅为20克左右,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一定差距。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长,居民生活质量将进一步提高,居民畜产品消费需求仍将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
城乡居民, 的畜产品消费量存在巨大差距,农民畜产品消费仍有较大潜力。2000年农民家庭人均畜产品消费量(肉和禽蛋)为22.45千克,仅为城镇家庭人均畜产品购买量36.71千克的61.15%。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的畜产品消费量必将出现稳定上升的趋势,占我国人口总量70%的农村居民将成为未来畜产品消费增长的主体。 这一点可以从城市(农村)食品结构变化图中看到,农村肉食和禽蛋的增长率在1995年以后高于城市。
【主要畜产品需求预测】
从上面的与世界畜产品产量比较中的“人均畜产品产量的比较”表中可以看到:我国人均畜产品只有猪肉和禽蛋已经超过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如果考虑其他产品人均产量赶上发达国家的水平,我国的畜产品产量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发达国家GDP高,居民收入水平高,畜产品有效消费市场容量大。除了国内消费外,畜产品出口量也大。世界畜产品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如丹麦、新西兰、荷兰等国的肉类产量的40%以上参与国际贸易,法国、加拿大、英国、美国等国的肉类产品出口量也都超过其产量的10%。我国1999年的肉类产品出口量为144万吨,仅占当年肉类总产量的2.3%。所以,既要增大畜产品产量,又不受市场饱和的抑制,我国必须提高畜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如果我国人均肉产量达到世界发达国家水平--81.8公斤/人,那末,2005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3.3亿时,肉产量将达到10786万吨;2015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时,肉产量将达到11759万吨。对于畜牧业生产,这是一个巨大的成长空间。
我国畜产品消费主要受宏观经济形势、居民收入水平变化、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提高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由于国民经济受结构调整和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影响,GDP只有7%左右的增长速度。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到位、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目标的实现以及东南亚诸国经济逐步复苏,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有可能重现升势。根据有关部门预测,2000-2005年,GDP年均递增率可望达到8%。2005年之后,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规模,体制逐步理顺,发展速度有可能呈现出比较稳定的态势,2005-2015年年均递增7%。2000-2005年,城市居民的人均收入将以6%的速度增长,农村人均收入将以4%的速度增长;2006-2015年,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增长率将保持在5.5%和4.5%左右。2005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3.3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4%,农村人口为66%。2015年全国总人口将达到14.5亿,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农村人口为60%。
畜产品出口方面,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虽然为我国畜产品的出口提供一定的机会,但由于畜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标准等在短期内难有实质的改观,在未来5年内,畜产品将主要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出口数量有限。通过“十五”时期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卫生质量安全标准的提高,我国畜产品质量将会有较大幅度的改善,将为畜产品的出口创造有利条件,届时畜产品将成为农产品出口中的主要的产品。总体来说,我国畜产品将以国内消费市场为主,畜产品出口量在畜产品生产总量中的比重将会有所上升。虽然如此,面对国内城市畜产品市场相对饱和和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严峻现实,我国也应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提高产品质量,努力开拓国际市场,稳步提高我国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市场份额,为我国畜牧业的持续增长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提供新的动力。
根据以上因素分析,预计2005年,全国人均肉、蛋、奶需求分别达到52千克、18千克和10千克。肉类需求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需求量分别为34千克、7千克和10千克。全国肉、蛋、奶总需求量分别达到6950万吨、2393万吨和1330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总需求量分别达到4526万吨、976万吨和1383万吨。
2015年,全国人均肉蛋奶需求分别达到61千克、20千克和23千克。肉类需求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的需求量分别为38千克、9千克和13千克。全国肉、蛋、奶总需求量分别达到8832万吨、2916万吨和3322万吨,其中猪肉、牛羊肉和禽肉总需求量分别达到5497万吨、1332万吨和1918万吨。
【主要畜产品产量预测】
综合考虑畜禽生产能力、饲料供应、畜牧业科技进步等因素,今后我国肉、蛋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并不困难,但由于受消费需求因素的制约,肉类及禽蛋的增长幅度将呈稳中有降的态势;羊毛生产重点进行结构调整,提高优质毛比重,总量保持小幅增长;奶类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营养知识的普及和政府对奶类消费支持力度的加大,消费需求将出现加速增长的趋势,由此拉动奶类生产进一步高速增长,有可能出现超常规增长的趋势。 预计2000-2005年、2005-2015年,我国肉类增长率将分别为3%、2.5%,2005、2015年肉类产量将分别达到7040万吨、9012万吨。肉类结构比例将进一步优化,2005年猪肉、牛羊肉与禽肉比重将分别为65%、14%、20%;2015年为62%、15%、22%。
2000-2005年、2005-2015年,蛋类增长率分别为2.5%、2%,2005年和2015年产量分别为2400万吨、2926万吨。
2000-2005年、2005-2015年,奶类增长率将分别为8%、10%,2005年和2015年产量分别达到1280万吨、3322万吨。
2000-2005年、2005-2015年,羊毛增长速度都将保持1%的水平,2005年和2015年产量分别达到33万吨和37万吨。
【畜产品供需平衡状况】
未来15年内,我国肉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预计到2005年我国肉类和蛋类产品净出口量分别为90万吨和7万吨,出口肉类中猪肉、禽肉净出口量分别为50万吨和25万吨,而牛羊肉较少,仅为10万吨。2015年我国肉类和蛋类产品净出口量分别增加到180万吨和10万吨,出口肉类中猪肉、禽肉净出口量分别为90万吨和65万吨,牛羊肉为20万吨。肉类特别是猪肉和禽肉净出口持续增长。
奶和羊毛处于相对短缺的状态。2005年奶和羊毛分别净进口50万吨和35万吨。2015年奶类净进口下降到零,基本实现供需平衡;羊毛的净进口则进一步增加,达到40万吨。奶类净进口量下降,羊毛净进口量持续上升。
我国畜产品的进出口变化趋势表明,畜牧业结构调整仍然任重道远,牛羊肉、奶业和羊毛生产仍然是我国畜牧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重点;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发展外向型畜牧业,具有较大潜力;对肉蛋等畜产品的宏观调控政策必须由提高产量、增加供给为主,向提高质量、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加需求为主的方向转变。
结构调整
如上所述,我国的畜产品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即使是暂时的,但已经严重地制约了畜牧业的发展。随着畜产品买方市场的到来,目前畜牧业存在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结构问题已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因素,顺应市场规律、调整优化结构势在必行。
一是以发展食草家畜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种结构。 为此我国特别将肉牛和肉羊设为优先发展的畜牧产品。(详情见中国畜牧业区域基本分布). 稳定猪、鸡等食粮畜禽生产,主攻出栏率、个体产量和产品质量;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大力发展牛、羊生产,重点发展改良肉牛、奶牛,以小尾寒羊、湖羊等作为母本和中原及南方地区低产山羊为母本的杂交羊的生产。根据市场需求,适当发展特种动物养殖。逐步形成符合市场行情的以食草家畜为主体的畜种结构。同时,通过青贮、氨化等措施,大力扩大并提高秸秆的利用率,扩大优良牧草的种植地区和范围,建立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扩大饲料来源。
二是以牛、猪、羊三大改良为重点,调整优化畜禽品种结构。广大养殖户都应当强化良种意识,进一步健全、完善各级繁育体系,推广杂交改良技术,尽快以优良品种取代低劣品种。同时,大力推广普及先进实用的科学饲养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实行良种良法配套,充分发挥良种的增产增收潜力。
三是以发展适度规模饲养为重点,调整优化生产结构。一家一户小规模散养的传统生产方式,吸收先进科技的能力十分有限,且信息闭塞,难以走向市场和取得好的效益。而规模化饲养可以集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先进生产工艺、现代管理于一身,能显著提高生产水平。同时有利于产品形成批量优势,提高养殖户的市场地位。通常情况下一个规模饲养基地就是一处市场。因此,要逐步改变饲养业散而小的状况,大力发展以大户、小区、养殖场为重点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走产销一体化的路子。
四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进步为先导,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买方市场的一个显著特点是竞争日益激烈,要使自己的产品占有一席之地,必须有其独到之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是至关重要的。要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扩大生产规模。大力提高生猪、活羊、肉类、禽蛋、皮革等产品的科技含量,不断培育新的名优产品,靠品牌和特色打天下。
五是以强化加工、流通环节为重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养殖业,强化加工业,完善流通、服务业。养殖业已初具规模,重点是在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养植效益的前提下实现总量扩张。畜产品加工业相对滞后,应着力加强这方面的工作,以开发生产名、优、特、稀产品为核心,以培植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从初、粗加工起步,逐步向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进军。流通、服务业虽有一定基础,但形不成体系,功能不健全,应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大力兴办协会、合作社、流通组织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组织,为养殖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系列化服务,推进专业化分工协作、贸工牧一体化、养加销一条龙的畜牧产业化进程。
为了深化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畜牧兽医局提出了我国畜牧业结构调整的的发展目标。
近期目标:到2005年,畜牧业生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33%。调整重点是,稳定发展猪鸡产业,加快发牛羊和优质肉鸡产业,突出发展奶类和优质细毛羊产业。
中期目标:2010年,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0%,成为国民经济中的一大独立产业。
到2015年,我国畜牧业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畜产品在国际大市场中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
为实现上述目标,农业部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力争畜牧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国家农业基本建设总投资的比重在10%以上,重点加强良种工程、动物保护工程、牧业科技创新和产品质量监测、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在草原生态建设、质量标准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产业化经营进程等方面,农业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以保证我国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与协调发展。
综上所述,我国畜牧业在快速发展之后,增长速度有所放缓,总量和人均产量都进入了稳定增长阶段。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畜牧业将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畜牧业企业要抓住机遇,加快产业化进程,在稳定产量的同时,更加关注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性,为今后的快速发展打好基础。
由于畜牧业的发展与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有着密切的关系,畜牧业也是农民收入提高的第一和最大的受益者。吸引农民进入畜牧业产业化发展的进程中,将是一举两得的举措。同时,企业应当充分认识到产业化在提高畜牧业生产力,改善产品品质,为开拓国际市场创造基本条件等方面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因而,畜牧业企业肩负着发展我国畜牧业的重任。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