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毫无疑问,中国的养猪业在大跃进,主要那些资本(请注意,不一定是实力)雄厚的大企业的布局和推动。除了自己在养,还开始放养,可以组织和影响的产能在迅速扩大。一些贫困的地方政府现在不喜欢散户和专业户,但却欢迎大企业投资,这样可以凸显政绩,同样推动了养猪业的大跃进。2016年,除了猪价达到了历史新高,人的躁动之心同样也达到了最高热度。今天,我们就来谈一下,你要不要参与到养猪业大跃进。
一、三种力量将改变中国猪业格局
1、政策的力量
(1)补贴的力量
无疑,这个世界的变化一直是由一些力量所推动的,无论是正义的、邪恶的还是偶发的,变化,均是力量的结果。其中,最厉害的能量无疑是国家,因为它握有行政资源,可以出台政策,鼓励或限制,还可以给你加持能量——补贴。
我一直认为,中国散养户的消失主要和ZF有关。散养户的特点是散和小,而且是无组织的,所有无组织的能量变数都很大,而且是没有战略的趋利群体。当国家鼓励养猪的时候,配套了很多的资金,十分诱人,各种补贴催生了很多没有养猪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人,扩大了产能。凡是国家鼓励的,补贴的,都会诱人去做,核心育种场有补贴,大家就拼命地去国外引种;能繁母猪有补贴,大家就拼命的扩群;环保有补贴,大家可能上一些伪环保项目。在没有罚,只有补贴的情况下。在这种鼓励下,又没有产能预警,最终,能繁母猪严重的供大于求,供需的失衡,引发了上一轮的猪价暴跌!
近年,猪肉的消费需求增长缓慢,而猪场建设却大大提速,新建的部分主要是家庭农场和规模猪场,这部分份额提升,此消彼长,散养户消失加快。
(2)拆迁的力量
猪价历史新高,但只要能繁母猪产能回复,猪价就可能进入下行通道。但突如其来的拆迁,又让大家始料不及,使供给量进一步下降,继续推高了猪价。若非超过百万吨的进口肉冲击,猪价可能会更高。
环保部门主导的大拆迁没有给养殖者喘息的机会。农业部畜牧业司马有祥司长说:“禁养减少生猪存栏3600万头”,进一步加剧了供需失衡的局面。马司长还说:“养猪再赚一年没问题。”我想,这是基于禁养和拆迁形势的预判。
2、资本的力量
这个行业,我们看到的是站在前台的养猪者:温氏、牧原、正邦和中粮,却忽略了这后面资本的力量。中粮的股东中,有国际资本KKR、霸菱等企业,它们除了带来资本,更有先进的管理、资本运营理念和手段。大家可以看一下,这四家是目前国内养殖量排名前四的养猪企业,无一例外都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更容易融资,而且成本很低,这种能力非常有助于迅速扩张。
除了这些公司,大布局养猪业的还有:新希望六和、天邦股份、唐人神等企业,这些大企业的规划中,我统计了一下,仅10家企业的规划养殖量就达到了1.52亿头,约占需求量的25%,这个(规划中的)格局,很吓人。而这些企业现有的养殖量撑破天也才不足3000万头。你说,这是不是“大跃进”呢?
3、互联网的力量
我说这一条,很多人可能不以为然,但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生活、生产和交易方式正被互联网渗透和改造,这种改造可能是被动的,但却是现实的、全方位的。互联网的最大价值,是改变了人与人沟通和链接的方式,因此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人类的第三次革命。即使是普通的散养户,也有机会在网上和专家对话,很多具有实战背景的专家在一些微信群里免费讲课,正在用互联网的方式悄悄改变大家的观念、行为。
今年,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改变了猪价的走向。2016年4月初,某著名屠宰企业董事长发声,“感慨中国的猪肉已经是“全球最贵””;其总裁也声称“猪价将很快下降降一半才合理”。这家企业的表态引发了市场短暂的恐慌,同时也遭到养猪业大范围的反驳,一时引起轩然大波。这次大辩论,参加的媒体数不胜数,最后由国家农业部和发改委出面表态才逐渐平息下去。
这种情况如果是在过去的纸媒时代,一团散沙的养猪人几乎是没什么办法的。而在互联网发达的自媒体时代,我们有了便利和低成本的发声管道,有机会也有工具表达自己的心声。这种发声作为舆情的一部分,汇聚了巨大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国家对行业政策的制定和走向。我想,这种诉求通过互联网更容易被反映到“有关部门”那里,并影响到决策。
除了本身供需矛盾导致的猪价上涨和持续以外,无组织的养猪者已经学会了利用互联网来“抬价”。由于是无组织的自发行为,这种“抬价”方式无法鉴定为违法行为,但却如病毒一样影响着每一个互联网上的养猪人。信息不再闭塞,养猪人完全可以根据全国各地的猪价信息和供应量来做出是否出售的决定。应该说,养猪人第一次在利用互联网进行无组织但有力量的博弈。
二、中国猪业可能出现的格局
要不要参与到这次养猪业的大跃进,要取决于几个东西:
1、了解未来的行业格局-有没有机会?
2、盘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是否具有相对优势?
3、判断未来的竞争态势-能否成为“剩者”?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格局争议很多,但基本上,对于散养户的迅速减少,认为大部分是散养户不具备生存基础则是共识。主要的争议在家庭农场、规模养猪场和产业链企业未来谁会成为主导。也就是未来产业格局中的结构性问题。对于未来格局的判断应当是复杂的、系统的。因为必须结合几点:
1、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划和执行情况;
2、国家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和预期;
3、产业链企业规划的执行和进度;
4、行业的平均获利水平是否具有吸引力;
5、地方政府对各类不同规模养猪主体的态度;
6、国内各行业(尤其是涉农)的投资回报水平。
这六点共同影响了未来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格局的走向和形成。
二、中国猪业可能出现的格局
要不要参与到这次养猪业的大跃进,要取决于几个东西:
1、了解未来的行业格局-有没有机会?
2、盘点自己的资源和能力-是否具有相对优势?
3、判断未来的竞争态势-能否成为“剩者”?
对于未来可能出现的格局争议很多,但基本上,对于散养户的迅速减少,认为大部分是散养户不具备生存基础则是共识。主要的争议在家庭农场、规模养猪场和产业链企业未来谁会成为主导。也就是未来产业格局中的结构性问题。对于未来格局的判断应当是复杂的、系统的。因为必须结合几点:
1、国家产业政策的规划和执行情况;
2、国家环保政策的执行力度和预期;
3、产业链企业规划的执行和进度;
4、行业的平均获利水平是否具有吸引力;
5、地方政府对各类不同规模养猪主体的态度;
6、国内各行业(尤其是涉农)的投资回报水平。
这六点共同影响了未来整个生猪养殖行业格局的走向和形成。
经过大量的走访、调研和分析,我个人认为,
中国未来养猪结构的格局为1:4:4:1
1-散养户
继续迅速消失。除了边远地区、贫困地区、部分山区外,大部分水网和平原地区的散养户会迅速减少,大约未来只占中国养猪总量的10%,这是第一个“1”。
4-产业链
产业链企业因为资本雄厚,所以,能扛过猪价低潮期,不至于倒下。另外,更容易吸引到人才,可以与先进技术和资源进行有效对接。目前,除了产业链企业在大力扩张外,饲料企业和行业外的资本也加入进来。产业链类型未来大约会占整个猪业份额的40%,是第二个,“4”。
4-专业户
指的是专业户或家庭农场,通常养殖规模是50-300头母猪的存栏。他们的特点是:责任心强,人力成本低,固定资产折旧低,有较强的生命力。只要能够解决合法性和环保的问题,未来依然会有较好的发展。这个比例也占40%。
1-独立规模场
很多人说未来规模养殖的天下,我不赞同。至少,很多单一的规模场并没有优势。管理成本高、养殖成绩差、资金链紧张是三大瓶颈,一旦猪价长期低谷,这种独立规模场很可能两个结局:被产业链企业收购,关闭。
三、散养户要不要继续扩大?
我上面讲了,如果不是偏远、山区、贫困地区,养30头以下母猪的,最好不要养了。环保没办法投入,形不成规模,生产资料采购成本高,这样一年下来,还不如打工。所以,散养户要么成为专业户、家庭农场,要么干脆退出。除非你是种养一体化,不以养猪为主要收入。
四、专业户怎么办?
专业户(家庭农场)要看自己的实力,包括投资能力和养殖水平,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认为应当扩大。扩大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公司+农户,一种是加入各种新型的合作组织,如合作社,以期获得更多的支持。
专业户一定要养母猪吗?关于这个话题,我有自己的看法:要不要养母猪,一是要看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养好?而是要看自己的财力,仔猪低的时候能不能坚持。很多人提倡自繁自养,这个提法我不反对,但有个前提,就是前面说的两个前提。专业户完全也可以只扩大育肥场,看准猪价,进退自如。
五、规模猪场怎么办?
今天,很多“独立规模猪场”有很大的经营隐患。我这里说的“独立规模猪场”指的是没有集团背景,资金链又不是很充裕的规模猪场。这种猪场最大的风险是资金链断裂。其实,在猪价高涨之前,已经有很多这种猪场几乎难以为继了,这一轮猪价的暴涨挽救了他们,但风险依然存在。养猪业是一个高投入、周期长、技术含量高的产业,这个特点决定了资金链紧张的独立规模猪场必须做好长期准备。如果资金链不足,盈利能力又有限的这种猪场,出让部分股权是最好的方式。当然,一定要傍大款。
六、业务员要不要养猪?
有的企业鼓励业务员去养猪,对此,要慎重看待。别看很多业务员经常给用户谈技术,甚至站在课堂上讲课,但究竟是否能养好猪,自己还是要掂量一下。业务是营销思维,养猪是技术思维,这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影响行为,行为导致结果。我前面说了,要不要去养猪,要看条件,一个是有能力养好,另一个是有没有资本支持。否则,你最好别碰!
七、经销商如何参与?
很多人说经销商没有未来,但这几年我一直在致力于打造“超级经销商”,当然,和传统经销商有很大的区别。今天,养猪业的格局的确在大变,这种变决定了不能满足新需求的群体将被边缘化或者淘汰。行业淘汰的不是经销商,而是落后,这一点,不仅是经销商。
过去,行业的分工是粗放式的,差不多就能混下来,甚至能赚大钱,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趋势已经很明显,要么是更加专业化,专业的很细分、很深度。大家一定要理解“专业”两个字的含义,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成为“专业”的。另外一个趋势就是整合化,产业链是一种整合,联合体是一种整合,合作社也是一种整合。整体来说趋势就是:更深和更宽。
经销商的出路有四个:
1、技术道路:
适合技术很厉害的,以技术(软件)服务硬件;
2、物流道路:
承担物流职能,大吞吐,走现金;
3、合作道路:
和平台合作,和产业链合作,和各种“类产业链”的组织合作;
4、整合道路:
以自己为主,整合区域资源,服务养殖者。
我们知道经销商的出路在哪里就好办了,第“1”,第“4”条路的经销商,都是可以养猪的,而且必须要养好。前者证明自己的能力,后者做示范,并服务自己的客户。简单的说,经销商自己养猪目的不一定是靠养猪赚钱,而是去做示范,提升影响力,并主要是做实验、提供仔猪、甚至是品种改良,是“区域价值圈”的配套工程。
八、饲料企业要不要凑热闹?
现在很多饲料企业开始大举进军养猪业,甚至一些中小饲料企业也去养猪,这样做有没有问题?
饲料企业要不要养猪取决于几点:
1、你养猪的目的是什么?
2、你是否具备养好猪的能力?
3、你是否有相对应的资源?
当然,就是要养,也有几种参与的方式:
1、参股养猪
如果是心血来潮最好就不要养了,我告诉你,养好猪绝对比做好饲料更难。如果你只是为了卖点饲料,最好学学金新农,入股一些养猪养得好,但又缺钱的猪场。或者是找到那种猪场想降低成本,想找一个饲料企业合作。你可以入股猪场,也可以相互参股,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2、服务示范
有的企业走的是价值营销、服务营销的道路。也就是提供除动物营养以外的服务,需要建立服务能力,比如:做养殖示范、培训技术人员、提供品种改良、为育肥场提供仔猪。如果是这样,当然可以养,但一定要适可而止。所谓“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3、轻资产发展
目的是想卖饲料,或者做长产业链。不管是哪种,重资产投入养猪都要慎重,我见过很多被猪场拖垮的饲料企业。如果真的想试试,不妨先轻资产尝试一下,先搞核心场,然后进行放养,这样,投入少,也容易撤回来。如果尝试成功,当然也可以轻资产发展。
4、做品牌肉(制)品
有的企业是为了做品牌,自己养猪品质有保证,当然也可以搞猪场,比如陈生的“一号土猪”,就是这样一条路。比如中粮的“家佳康”,猪肉比别人贵1元/斤,因为自己做的是产业链。
总之,做一件事情要先想好:趋势、目的、目标、资源、能力,做到谋定而后动,否则,看到今年养猪暴利,一时心血来潮的冲动进入养猪业,恐怕到时候前进进不了,退出退不成,那才是后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