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或称“红斑丹毒丝菌”)引起的猪的急性、热性细菌性传染病,临床中可分为急性败血型、亚急性疹块型、慢性型(关节炎、心内膜炎和皮肤坏死)。猪附红细胞体病( 以下简称“附红体”)是由附红体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及骨髓中, 以发热、溶血性贫血黄疸为主要临床症状的传染病。笔者在临床诊疗中,曾成功诊疗1例猪丹毒合并附红体感染病例,现报告如下:
发病概况
2015年,某规模化猪场,发病时全场共存栏4780头,其中基础母猪420头,种公猪8头, 7月20日来诊,主诉近15天来该猪群连续出现临产母猪、哺乳母猪突然死亡现象,往往出现以下类似情况:饲养人员发现清晨喂料和巡检时母猪行为状态还很正常,3个小时后即出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症状,而后来不及治疗转归死亡,死亡前自口、鼻流出带有血色的泡沬样物质。至今共有17头母猪病死。此外,近7天来发现70Kg以上的肥育猪群中个别出现体温升高、厌食、皮肤发红的病例,偶尔有肥育猪的皮肤出现钻石样红斑。该场技术人员曾使用氟苯尼考按产品说明中的预防量拌料防治,但无明显效果。该场母猪群常规免疫猪瘟、口蹄疫、蓝耳病、伪狂犬病、细小病毒病、乙脑、圆环病毒(Ⅱ型)病、传染性胃炎、流行性腹泻、大肠杆菌、副嗜血杆菌病病种疫苗。
病理剖检变化
对2头病死母猪进行大体剖检的病理变化如下:耳、四肢等未稍部位稍见发绀;心室、心房有弥漫性出血或刷状出血斑、点;心包液中有少量纤维素性物质附着;心室内膜、心房内膜或近心静脉内膜发现混合性血栓附着,附着处组织溃疡、出血;心室或心房有纤纤维素性物质附着;气管、支气管内充满血色或白色泡沬样物质;腹腔脏器的浆膜面有大量纤维素性物质附着;胃黏膜、十二指肠黏膜弥漫性出血;脾脏肿大、色红、边缘增厚。
实验室检查
1. 全血涂片检查附红体感染情况
全血涂片姬姆萨染色后,置油镜下检查附红体感染情况,结果发现附红体大量存在于血清中或附着于红细胞上,附着于红细胞上的附红体呈香蕉状、豆点状或环状。
2. 心血涂片检查细菌感染情况
心血涂片革兰氏染色后,置油镜下检查心血中潜在细菌感染情况,结果发现有革兰氏阳性、丝状或弯曲成海鸥状的杆菌存在。
3. 心血中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无菌操作取心血接种于兔血琼脂培养基,37°培养24h后观察,结果发现有散在、细小、光滑圆润的透明露珠状菌落生长,对培养物进行镜检发现细菌纯度高,形态均一如心血涂片中所观察到的细菌。该菌经纯化、生化试验后鉴定为猪丹毒杆菌。
确诊
依据病史、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实验室检查,确诊该猪群的病因为猪丹毒合并附红体感染。
防治方案
1. 驱蚊:全场防治蚊虫,猪舍门窗用纱网封闭,清除场内外污水,下水口和粪沟要用水泥板覆盖不留死角,每天晚上猪舍用蚊香驱蚊。
2. 免疫预防猪丹毒:使用猪瘟-丹毒-肺疫三联疫苗紧急免疫除哺乳仔猪外的全场猪群,免疫时种猪要每头猪更换针头1次,其它猪群要每圈更换针头1次。
3. 药物预防:免疫猪瘟-丹毒-肺疫三联疫苗3天后,饲料中加入“利高-44”+阿莫西林,用量按购入商品的说明,连续使用7天。7天后再用“雅多康”(多西环素)连续拌料7天。
4. 针剂注射发病猪:按每天2次,连续3~5次颈部肌肉注射青霉素的方法治疗发病猪,青霉素使用剂量10万单位/公斤体重。
结果与体会
1. 结果:30天后回访,主诉进行防治3天后即不再有母猪死亡,7天后即不再有肥育猪发病,15天后认为猪群已经处于正常生产状态,回访时感觉猪群很健康。
2. 体会:当前,猪丹毒在国内部分地区的猪群中时有发生,附红体在国内猪群中感染率居高不下,笔者认为,在当前养殖形势下,避免上述两种疫病暴发或持续发生的措施,首先是有效的免疫,但因附红体生活史不清,不能在体外无细胞培养基中增殖,尚无有效的疫苗用于养殖生产,则对猪群进行丹毒的紧急免疫是必要的,由防治结果看也是有效的,且就该猪群而言并未因疫苗免疫出现流产或其它副作用;其次,阻止上述两种疫病病原体快速传播、降低猪群发病率的有效措施是对蚊类的防治、避免针头连续注射的感染,这是在养殖环节避免血源病原体传播时需要特别注意的。在免疫猪丹毒疫苗3天后即对猪群投服猪丹毒杆菌较敏感的阿莫西林,从防治结果看,阿莫西林好像并未影响疫苗的免疫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