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对于屠宰企业来说,大部分采用的是“市场导向、以需定产”的模式,也就是说,屠宰场通常都是市场需求多少,就屠宰多少。当然,在生猪低迷时抄底备货,不属于按需生产。
首先,屠宰企业的销售部、财务部、 生产部会根据当前市场的各种猪肉产品的价格信息和公司各类产品毛利率,结合公司订单情况,制定产品结构,并形成生产方案后再组织生产。
而一旦市场某产品价格出现较大波动,尤其是当市场上出现一些热销或高毛利的产品时,销售部、财务部、 生产部一般会重新计算生产方案,制定利润最大化的产品结构。比如是偏肥的猪肉热销,或者是瘦肉消费大涨的情况。
其次,生产方案做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要开始采购生猪了。
整体上的采购流程如下:
制定生猪采购计划→比价→确定采购商→获得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合格证明 →准备车辆→装猪→入场前动物检疫部门驻场检疫→公司质检部门再次检验→ 过磅入栏、静养待宰。
那么现在,我们要讨论的重点来了,比价这个环节,到底是怎么比的?
根据农业部数据显示,截止2014年年屠宰量在2万头以上的规模屠宰场为2937家。就屠宰企业的分布来看,最主要集中在山东、河南、四川、辽宁、内蒙古、吉林、江苏、石家庄、北京、黑龙江这10个省份。而其中,不同地区又有不同的龙头企业存在。比如双汇在河南,大众、龙大在山东,高金在四川,雨润在江苏。这样以来,这些龙头屠宰企业的生猪收购价格则成为影响全国猪价的风向标。
河南一屠宰产能150万吨的屠宰企业就在报告里表示,在进行生猪收购进行比价的时候,根据生猪品种及价格,实行比价采购。以河南当地双汇发展和众品食业为参考,确定生猪市场基础价。在基础价内同供应商接洽, 确定生猪采购具体价格,确保所采购的生猪价格低廉,质量过关。
因此,我们可以判定的是,就屠宰场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而商场来说,竞争还是合作,取决于当时的环境如何。比如在猪源缺乏的时候,那么屠宰企业之间为了能够获得猪源,竞争关系更为明显。而一旦猪价较高,消费又不明显的时候,那么屠宰企业之间压价,则是此起彼伏,相当默契。
我们知道,对于屠宰企业来说,生猪收购的价格为其生产成本的60%。因此控制成本,成为双汇,甚至全国屠宰企业的首要任务。对于屠宰企业来说,压价收购,是常态,而偶然。并且,压价收购也仅仅是站在要控制自身企业的成本上,并非是针对养猪人这个群体。因此在面对众多关于压价的指责的时候,双汇的高层一再否认。因为在屠宰企业看来,控制采购成本,这是公司经营的方针, 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最后再总结我们本文的主题,屠宰场收猪之前,先要确定市场的需求如何。
在收猪之前,以其他屠宰企业的收猪价格为参考,再集合屠宰场本身的订单需求来制定收购价格。
对于屠宰场来说,压价是常态,没有任何一家屠宰场不想降低成本的。而压价收购能否成功的关键,取决于市场的需求以及生猪供应关系。
因此,就整个生猪市场来说,屠宰场占据了市场的主导权,但是最终决定市场方向的,还是供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