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客人 [请登录] [免费注册 首页-招商-代理-品牌-企业-展会-资讯-专题-招聘
微畜牧
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招商
  • 代理
  • 品牌
  • 公司
  • 展会
  • 专题
  • 招聘
  • 报价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重庆
  • 河北
  • 山西
  • 辽宁
  • 吉林
  • 黑龙江
  • 江苏
  • 浙江
  • 安徽
  • 福建
  • 江西
  • 山东
  • 河南
  • 湖北
  • 湖南
  • 广东
  • 广西
  • 内蒙古
  • 海南
  • 四川
  • 贵州
  • 云南
  • 西藏
  • 陕西
  • 甘肃
  • 宁夏
  • 青海
  • 新疆
  • 首页
  • 资讯
  • 疾病防控
  • 禽病诊治
  • 当前鸡新城疫免疫大家谈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2-24  发布者:晓天  共阅1421次
    策划人语:鸡新城疫免疫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虽然这个话题谈了很久,免疫也做了很多,但是新城疫的发生却还是呈有增无减的趋势,也许它的发生和大的养殖环境、免疫抑制病病的干扰、霉菌毒素等有着必然的联系,但是它同样和该病的免疫有着不可摆脱的关系。据记者的调查和了解,目前新城疫在免疫程序的制定、疫苗选择的选择等方面各有千秋,那么新城疫疫苗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最大程度的降低该病的发生几率,为此,本刊特邀请行业人士就新城疫的免疫问题进行探讨。




    陈巨清,男,石家庄市牧工商总公司总兽医师,兽医硕士,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聘研究员,河北省《三农之声》科技推广工程专家顾问团技术顾问。


    王中秋,男,天津万象药业有限公司技术服务部经理,1980年毕业于张家口农牧专科学校畜牧兽医专业,长期从事禽病的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对禽病有独到的见解。


    徐辉,男,在读硕士,北京保吉安(集团)公司技术总监,多年来一直从事禽病的技术服务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孙开冬,男,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特聘坐诊医师,河南省平顶山市农科院畜牧研究中心禽病专家,一直从事种鸡生产管理和禽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服务工作,在规模化养禽场生产管理和禽病防控方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




    新城疫1日龄的免疫要慎重




    指南:目前对于鸡新城疫1日龄免疫的做法存在诸多争议,有人认为这种做法可以中和母源抗体,使其抗体较为整齐,但是也有人认为这样做会损伤免疫器官,对以后的免疫产生不利影响,那么您是否认同1日龄免疫新城疫疫苗的做法,原因是什么?您是否在1日龄进行过免疫,效果如何?


    王中秋观点:弊大于利


    关于1日龄雏鸡的免疫,从理论上来说,低幼龄动物的初期免疫是由从父母代获得的母源抗体来实现的,这是因为低幼龄动物的免疫系统尚未健全,免疫器官尚未发育或发育很弱,不足以承担免疫防卫的功效。


    但是,就现代养鸡业的现状来说,许多商品代鸡的母源抗体水平都参差不齐,甚至很低,若不及时进行人工被动免疫,则会导致鸡群很快发病,于是,低幼龄鸡的免疫日趋提前,甚至提前到1日龄。


    在当前的养鸡实践中,我们曾见到过1日龄雏鸡搞新城疫免疫的例证,据说此举能很好地防住新城疫的早发,但是笔者对此并不认同,虽然这么做有成功的例证,但究竟是不是因为免疫时间提前到1日龄才成功的?没有普遍的实例来佐证,也没有实验室的理论支持。虽然国外曾有过对无免疫鸵鸟蛋孵化18胚龄注射免疫的试验,但笔者认为,这于生产实践并无多大意义,原因有以下几点。


    其一,给低幼龄鸡进行提早免疫,其理论推论是整群雏鸡的母抗水平偏低或不齐,因此先用人工免疫的办法中和鸡群体内的母源抗体,使之整齐划一,然后,再用人工免疫使之整齐上升。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有个明显的漏洞——人工被动免疫是要靠机体自身的免疫机能来实现的,也就是说,注入体内的疫苗并不是抗体本身,而只是用来刺激机体免疫机能产生抗体,这是需要有一个过程的,也与机体自身的健康状况密不可分。无论母源抗体的自然衰减消失还是被人为中和后再上升,都有一个时间过程,不会因1日龄接种了新城疫苗就能防住新城疫早期(如1~7日龄、7~14日龄)的发病。


    其二,对于新生雏鸡来说,部分种鸡场会在1日龄颈部皮下注射抗生素,蛋雏鸡还要注射马立克疫苗,再加上出壳时的落盘、捡鸡、蛋雏的雌雄鉴别、强弱雏分拣、装盒、运输等,这对于雏鸡的应激是很大的,如果此时做免疫,无论是用弱毒、克隆疫苗,还是用一些企业宣传的所谓的应激小、炎性反应低的疫苗,势必都会加重应激,产生更多的人为弱雏,从而潜伏下其它疾病的隐患,新城疫也许防住了,可其它病则会乘势挤进来,这对以后的饲养管理和防病是无利的。


    其三,鸡群的饲养全程要进行多次免疫,高密度的免疫本身就是“双刃剑”,一方面是可以达到防病的目的;另一方面则是会对机体生理机能尤其是对免疫器官造成频繁刺激和过度使用,而这种对免疫器官的过度刺激对鸡群的健康生长也会产生不利影响。


    那么,如果雏鸡在1日龄就搞新城疫免疫会不会对尚未发育健全的免疫器官造成不良影响呢?这种免疫与马立克苗和抗生素注射之间,以及育雏开口药的应用之间会是怎样的关系呢?彼此拮抗?效价相加?相减?在这以后,鸡群虽然未发生新城疫的烈性病例,但别的病会不会因此在今后而烈发、多发呢?这些问题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考证,但是笔者认为,通过提早进行新城疫免疫来启动尚未发育健全的免疫系统并不是可靠的办法,1日龄免疫的弊大于利(这不同于马立克苗的1日龄免疫——那是“占位”理论,目的是提前占位靶细胞不让野外病毒挤占)。




    孙开冬观点:并不能解决免疫失败的问题


    我认为是否在1日龄免疫鸡新城疫疫苗,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母源抗体是否很低,比如低至3log2以下,已经不能有效保护雏鸡;二是环境中是否污染了新城疫野毒,或饲养环境是否非常不利;三是是否有适合于1日龄免疫的疫苗,就我国当前的新城疫发病情况和养殖环境来说,我认为一般不需要在1日龄要进行新城疫免疫,而1~10日龄之间的温度、湿度控制与空气质量、营养等因素非常重要,单纯地讲究1日龄免疫没有多大实际意义。那么新城疫首免日龄应该在什么时候进行最合适?


    从理论上来讲,母源抗体HI在3log2的雏鸡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4~5log2时仅部分鸡能产生免疫应答,HI高于5log2时则不产生免疫应答,4log2是免疫接种的临界值。一般认为,出壳后母源抗体逐渐升高,5~7日龄达到高峰,9日龄后逐渐下降,28日龄完全消失,母源抗体的半衰期为4.5天,可于雏鸡出壳后第一天抽血化验母源抗体。对于雏鸡的最适首免日龄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雏鸡最适首免日龄=4.5×(1日龄HI对数值-4)+5


    对于鸡新城疫的免疫还应该从其免疫系统发育和免疫应答角度考虑,7日龄的雏鸡免疫器官接近成熟,如果在此前接种疫苗其免疫应答较弱,只有10周龄后免疫器官才能达到成熟。


    在鸡新城疫的免疫过程中,首免主要是动员抗体形成;二免可以加强免疫效果(加强免疫的重要性见下图1);三免则是引起回忆反应,使免疫力固定下来,因此,首免与二免的免疫间隔不宜过长,三免以后的免疫,间隔不宜太短:


    如果在7日龄首免,二免就要在15~25日龄前进行;


    如果用新-支二联苗在3日龄前首免,二免一般在15日龄左右进行,并且要同时注射油苗。


    图1


    对于新城疫并不是1日龄免疫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的,而是应该正确定位,要有全程免疫的观念。




    陈巨清观点:不合理


    这种做法是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孵化场的疫苗在出场前都进行了马立克疫苗的免疫,如果再进行新城疫的免疫接种,除了造成应激外,彼此之间还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第二,从孵化场到鸡舍往往要经过遥远的路途,在运输期间会产生很大的应激,此时进行新城疫的免疫接种也不会产生良好的免疫效果;


    第三,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大部分新城疫疫苗都是中等毒力偏强的疫苗,如果对1日龄的雏鸡进行接种,就会对其产生免疫抑制。


    对于一些国外提倡的1日龄免疫的做法是有条件限制的,比如,他们使用的都是弱毒疫苗,而且在国外商品鸡的鸡苗来源都是由本场的孵化场孵化的,而不是像我国一样,疫苗要经过长途运输,所以有些东西是不能照搬照用的,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选用。




    徐辉观点:赞同1日龄的油苗免疫


    我赞同1日龄对鸡进行新城疫疫苗免疫,但是应该是用灭活苗,而不是弱毒活疫苗。


    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肉鸡群易在25天左右发生新城疫,那么在1日龄注射新城疫油苗0.15毫升,则能够有效控制该病的发生。


    而如果在1日龄免疫了新城疫冻干苗,则会出现比较严重的呼吸道症状,并且这种症状一直到出栏都难以控制,导致鸡群淘汰率过大,这是近年来在1日龄免疫弱毒活疫苗的教训。




    早期的灭活疫苗免疫不可忽视




    指南:目前新城疫的灭活苗免疫比较混乱,有的养殖场甚至用频繁的弱毒活疫苗免疫来代替灭活疫苗,那么,您认为早期免疫是否需要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在什么时间最合适?




    陈巨清观点:最好在1周龄以后使用


    对于油苗的前期应用我是肯定的,这是由活苗和灭活苗的不同作用所决定的,因为弱毒活疫苗产生的是黏膜抗体,就好比是工厂门前“门卫”,它的作用是阻止外来病原的侵入;而灭活疫苗产生的是循环抗体,它好比是工厂内部的“保安”,它的任务是清除已经入侵的病原,所以雏鸡单靠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是不够的,但是鉴于灭活疫苗中都有甲醛的存在,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所以,我认为肉鸡在7日龄以后、蛋鸡在18日龄进行灭活疫苗的免疫较为合理。




    王中秋观点:蛋鸡在两周龄使用较为适宜


    灭活苗所起的作用是在体内形成缓慢释放抗原的抗原库,要知道,这种仓储性陆续“供给”的特点,一是慢、二是稳、三是有限量,更大程度是起拾遗补缺的调剂作用,可减少空白期或低滴度值的危险系数,并且相关科学也已经证明,灭活苗作用的启动发挥在有活苗配合时会更好。


    在以往的惯例中,灭活苗多在120天时注射,后又提前至60天,后又提前至两周甚至一周时,实践证明,提前注射油苗是有益的,鸡只的免疫在120天前比较频繁,各种免疫间隔比较短,这分明不利于免疫效价的合理达标,互相干扰在所难免,如果体内及早拥有这么个新城疫抗原库,再加上活苗的配合,会起到更好的防疫作用。


    但是,考虑到雏鸡自身免疫机能的发育,笔者认为,在两周龄以后打灭活苗为宜,由于油苗的缓释作用不会是用之不竭的,因此,应考虑定期补充免疫。




    孙开冬观点:建议蛋鸡7~15日龄进行接种


    是否需要在早期进行新城疫灭活疫苗的免疫接种,必须考虑以下三个因素:


    母源抗体的高低与维持时间;


    环境污染压力;


    饲养管理条件与水平。


    根据目前的禽病流行动态和环境状况,我提倡早期进行灭活疫苗的接种,最好接种的疫苗为抗原含量充足、吸收率高的新-流二联或新-支-流三联油苗,这样既能保证免疫成功,又能减轻过多的接种次数和接种量对雏鸡的应激。


    至于接种日龄,我建议在7~15日龄之间进行,如果环境污染严重,也可选择3~5日龄或1日龄早期接种。


    另外,活苗和灭活苗分别具有不同的优势,活疫苗一般在接种后1~2周左右抗体可达到高峰,其特点就是抗体上升快,下降也快,抗体水平一般可维持2个月左右;油苗在接种后3~4周左右抗体水平可达到高峰,抗体上升比较缓慢,但其抗体水平高于活苗产生的抗体,下降的也慢,一般能维持3~4个月左右,所以,在新城疫的免疫中,采用活苗加油苗的免疫模式,可有效减少免疫空白期的致病危险和提高抗体水平,具体效果见下图2。


    图2




    徐辉观点:视具体情况而定


    大家都知道,灭活疫苗免疫产生的抗体为血液循环抗体,在阻止病毒血症发生,防止疾病进一步发展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灭活疫苗的免疫起效较慢,形成足够的免疫力需要一定时间,如果当地的新城疫流行不是特别严重的话,肉鸡在7日龄注射,蛋鸡在21日龄注射就能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如果当地流行该病较严重,则可在1日龄进行免疫。




    新城疫Ⅰ系的免疫要视鸡群状况而定




    指南:有人认为蛋鸡群60日龄的新城疫Ⅰ系免疫很重要,而有人又认为进行Ⅰ系的免疫注射对鸡群的应激非常大,而应用Ⅳ系或克隆30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




    王中秋观点:不提倡进行I系免疫


    我认为60日龄做新城疫疫苗是必须的,因为这是鸡只生长发育的转型期,体内抗体及生理代谢都在发生相应变化,要及时补予人工免疫才能保证其安全。至于用I系好还是用VI系或克隆苗好,要看当地的新城疫流行状况和当时鸡群的状况。


    一般地说,新城疫I系产生效价是“高快不齐”, I系更适合应用于鸡群的紧急接种,它同时还有散毒和毒力野外返强的可能,所产生的应激也比较大,在国外I系疫苗是禁止应用的;而VI系苗产生的效价是“快而不齐”,克隆苗所产生的效价是“齐而不快”,根据这个特点,笔者认为,还是以少用I系苗为宜。


    鉴于以上原因,可以本着60日龄前以前已经做过油苗的思路,以油苗安全缓慢释放抗原、不散毒,免疫力强且持久,与弱毒苗的产生免疫快相结合,形成优势互补,以获得稳定、均匀、高水平的持续抗体。




    孙开冬观点:不用Ⅰ系照样可以把鸡养好


    新城疫只有一个血清型,理论和实践均可证明,用Ⅰ系、Ⅳ系或克隆30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目前大多数种鸡场如父母代、祖代没有在60日龄使用Ⅰ系,甚至养殖全程都不使用Ⅰ系,商品蛋鸡场中也至少50%以上没有使用Ⅰ系免疫,但照样能把鸡养好。




    陈巨清观点:能不用尽量不用


    在这里首先需要说明的是Ⅳ系、克隆30和Ⅰ系的作用肯定是不一样的,具体做不做Ⅰ系的免疫要根据鸡场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是原则是能不用尽量不用,因为这是一个中等偏强毒力的疫苗,有的厂家甚至把它做成了强度,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时对鸡群的应激就比较大,如果是多年的老鸡场,不用就控制不了病情,这时就可以选择使用,但是必须在50日龄以上才能用,否则就会使鸡群产生免疫抑制,造成的损失更多。


    一些人可能会说,目前大部分的小型鸡场和散养户不论是饲养管理还是消毒等管理手段还有待于提高,使用Ⅳ系或克隆30时,并不能使抗体维持到开产前,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在90日龄再进行一次接种。




    徐辉观点:坚持60日龄免疫Ⅰ系的做法


    对于这个问题,我持不同观点,首先,我坚持60日龄的鸡群必须进行Ⅰ系免疫,因为这是经过实践证明的,有一个病相信大家不会陌生,那就是产蛋鸡群不断地出现蔫鸡,用药控制疗效不佳,针对这种病例,我在河北省的保定和邯郸市,指导养殖户注射Ⅰ系进行重新免疫后,均取得了显著疗效,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就是新城疫的基础免疫形成的抗体滴度较低,病毒在体内缓慢复制所致。


    并且我否认Ⅳ系或克隆30能起到跟Ⅰ系一样的效果,因为Ⅰ系苗是中毒中的强毒株,形成抗体滴度高,持续时间长,而且它能同时形成黏膜抗体和血液循环抗体,这都是Ⅳ系或克隆30达不到的。


    对于Ⅰ系注射应激比较大的问题,我认为这要分析哪一个是主要矛盾的问题,是看应激对鸡的影响大,还是不免疫Ⅰ系引起的损失大。蛋鸡在60日龄左右和90日龄左右非常容易发生新城疫,引起死亡,而进行过Ⅰ系免疫的就不会出现死亡,因此,比起死亡引起的损失,应激则是微乎其微了。




    产蛋期的免疫应以活苗和灭活苗并重




    指南:目前一些散养户和小规模的养殖场,鸡群在产蛋期往往1~2个月就进行一次新城疫的免疫,否则就会发生该病,您认为这种做法合理吗,为什么?




    陈巨清观点:做法合理


    鉴于目前我国的养殖现状,我认为这种做法是合理的,具体的免疫间隔时间要看鸡场的管理状况,比如管理工作做的比较到位的鸡场可以选择2个月进行一次免疫,而对于管理脏、乱、差的鸡场则要1个月就免疫一次,有人可能会担心频繁免疫造成麻痹的问题,我想说的是,弱毒活疫苗的免疫并不会造成免疫麻痹,只有强毒疫苗免疫时才会发生免疫麻痹的现象。




    王中秋观点:应该是灭活苗和活苗并重


    有的蛋鸡养殖户认为,无论打不打油苗都要发病,干脆省去油苗花费,每隔1~2个月饮一回IV系或克隆苗,一直到鸡老龄淘汰,这样不但费用低,而且应激小。更有甚者,由于无抗体监测手段和非典型新城疫频发,定期饮苗的间隔时间越来越短,40天,35天,30天以至20多天就饮一回新城疫弱毒苗,这样做的结果,必然是免疫程序随意性加大,免疫次数增多,免疫剂量由2~3倍增至4~6倍,甚至8~10倍!形成弱毒返强——活毒扩散——野毒升级的人为促进,再加上表面健康的免疫鸡群的带毒和排毒造成鸡群免疫的麻痹,使鸡群更易受攻击发病。


    我认为,应摒弃短时间隔频繁饮弱毒活疫苗的方法,改为每3至4个月肌注一次油苗。并且,对疫苗剂型的选择不搞偏重而是并重,例如,每3~4个月肌注油苗时仍用活苗启动,因为,活的病毒和灭活的病毒其抗原性并不完全相同,可以肯定,灭活苗不能取代弱毒活苗的作用,弱毒活苗在机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定位、复制和刺激作用,可将已经进入体内的病毒杀死,并形成对病毒感染的坚强免疫力,这种黏膜免疫做好了就等于关闭了新城疫病毒入侵的主要门户。


    而灭活疫苗抗原进入机体后,虽可诱导产生高滴度循环抗体,但却缺少病毒在体内复制和直接刺激的作用,如果只偏重于接种灭活苗而忽视弱毒苗的局部免疫作用,就会出现抗体监测水平很高,可仍不时出现以呼吸道病和产蛋下降为特征的非典型性新城疫,因此,在每次油苗肌注的同时,仍配以活弱毒苗的气雾或饮水免疫,只是剂量可减为2~3倍。


    除了要注意使用活疫苗和灭活苗结合免疫外,疫苗质量的问题也不容忽视,要选用规范生产的SPF苗,在辅助免疫方面,要合理应用干扰素和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左旋咪唑等,同时还要注意调理好鸡的肠道,如应用微生态制剂等,因为肠道的局部免疫力,有时甚至比呼吸道的局部免疫力更重要,肠道也是新城疫强毒的主要入侵门户。


    孙开冬观点:必须要间隔30天以上


    目前在一些散养户和小规模的养殖场,在鸡群产蛋期往往1~2个月就进行一次新城疫的免疫,这一做法表明免疫间隔设置存在盲目性、免疫质量不可靠、环境控制不力、鸡群经常处于亚健康状态(或者说免疫抑制状态)。这种现象是环境失控和管理落后、经验主义、过分依赖于免疫,忽视其它环节的结果。


    鸡群产在蛋期往往1~2个月进行一次新城疫的免疫,在新城疫流行的季节可以做,但是应该间隔30~45天以上,连续做间隔30天以内的新城疫免疫不可取,这样容易造成免疫麻痹和应激。如果在2~3个月之间免疫一次新城疫就能控制改变不发生,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结果。就目前的实际情况看,超过3个月不免疫新城疫,就可能导致野毒感染造成非典型新城疫。


    总之,优良的品种、环境、管理和科学的防疫,以及优质的饲料是养鸡成功的要素,也是新城疫免疫成功的保障。




    防控新城疫,做好监测很关键




    指南:针对当前新城疫的发生现状,您认为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产蛋期新城疫的频繁发病?




    孙开冬观点:最好根据抗体监测水平进行免疫


    我根据在实际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近年来在蛋鸡产蛋期免疫新城疫比较有成效的免疫模式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开产后每2个月免疫一次Co-30或Ⅳ系;35周龄加强免疫一次新城疫油苗、新-流(H9)二联油苗或新-支-减-流(H9)四联油苗,同时加强免疫Co-30或Ⅳ系。以后每3~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新城疫油苗、新-流(H9)二联油苗或者新-支-减-流(H9)四联油苗,同时加强免疫Co-30或Ⅳ系。


    第二种,产蛋期每2~3个月免疫一次Ⅰ系,每3~4个月加强免疫一次新城疫油苗或新-流(H9)二联油苗。


    第三种,有些半山区的养殖场因为养殖场数量较少、相距较远,产蛋期每3个月免疫一次新-流(H9)油苗,不免疫新城疫活苗如Ⅰ系、Ⅳ系或克隆30,但是这种免疫是受环境影响比较大的。


    对于产蛋期是否需要免疫新-支H120或新-支H52有地区差别,目前还没有定论。


    除了根据自身情况参考上述几种免疫程序外,产蛋鸡最好在管理到位的基础上,每个月进行一次鸡新城疫、H9甚至H5Re-4、H5Re-5的综合HI抗体监测,并记录备案,根据抗体变动来决定是否需要加强免疫。抗体的突然升降可表明鸡群异常,应该进一步分析原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产蛋期保护产蛋性能的新城疫HI抗体应达到9~13log2,而且抗体的离散度不宜太大(相差在2~4以内为好,越整齐越好),如果抗体水平一直上不去,比如维持在8~9log2以下,应当考虑免疫剂量、免疫间隔、疫苗质量、免疫方式、应激、免疫抑制等因素;


    如果没有免疫抗体自行升高或者长期维持在13~15log2以上持高不下,或者高低差别大于6~8以上(例如最低抗体为4log2,最高抗体为14log2;或者最低抗体为8log2,最高抗体为16log2),均需考虑野毒感染;


    如果抗体下降到7log2以下,原则上应该加强免疫,但要看鸡群状况和天气、人员等情况而定,必须做好准备工作,免疫前后应该使用维生素增强抗应激能力,促进抗体产生,据河南农业大学禽病研究所2009-2010年对新城疫HI抗体的检测情况可见,鸡新城疫抗体水平在6~13 log2之间较多,部分高达13~16。




    王中秋观点:关注各种强毒株


    当前的新城疫发病,已不再是单纯地靠疫苗能防住的,这应当是一个与饲养管理、用药预防、营养、隔离消毒、种鸡健康水平、种蛋母抗含量等诸多因素相关联的系统工程,除此以外,还要看新城疫病毒在高密度强化免疫的高压下发生选择性变异的问题。


    新城疫的每一次大流行,其病原和临床表现都会出现些新变化,感染宿主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如长期以来一直认为水禽对新城疫抵抗力强,即使强毒感染也不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近年来,在水禽体内分离出了具有强毒特征的新城疫毒株,有专家认为,自然迁徙的水禽可将体内的强毒株传染给陆生禽类并增强其致病性。


    据有关试验表明,人工接种无毒株由9次鸡气囊传代、然后5次鸡脑内传代,结果毒力增强,因此有专家认为,新城疫病毒正在经历由无毒到低毒再到强毒的演化进程,可能是病毒变异引起了毒力增强或者抗原性发生改变,从而使经典的疫苗株免疫保护性不如从前。


    另外,据有关研究表明,目前自然界存在各种毒力的新城疫毒株,单个养鸡场也会存在不同毒力的毒株,甚至在野外同一发病体内也能分离出不同毒力的毒株。这些毒株的致病性不同,疫苗对其的作用效价也不同,因此,也对新城疫疫苗的免疫效果产生了一些影响,这些问题还有待于科学研究的解决和突破。




    徐辉观点:要在130日龄前形成足够高的抗体滴度


    产蛋期新城疫的频繁发病,其实在国内是很平常的现象,主要是实际的操作人员没有按照免疫学的原理,结合当地的疫情来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在130日龄之前,至少进行两次Ⅰ系注射同时结合Ⅳ系、克隆30、灭活苗,以形成足够高的抗体滴度,可保证产蛋期的安全。
    打印本文   返回顶部   关闭该页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答案
    热门资讯
    最新资讯
    公司简介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友情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在线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