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2015年,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3798万头,生猪存栏量38379万头,均跌至历史最低,据农业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介绍,2015年全国约有500万养猪户退出,其中主要是中小规模散养户,猪价长期低迷,资金链断裂是导致小散户退出养猪业的主要原因之一。
就在2015年下半年猪价终于进入上涨通道时,关于南方水网地区生猪禁养令又下达了,这些地区包括珠三角、长三角、长江、淮河、丹江口等地,除淮河流域还有一定的养殖空间外,涉及3.6万平方千米的水域几乎已经都超过了土地的承载量,环保要求日益严格使得条件不达标的猪场陆续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未来2016和2017年还将继续,已经有19个省市出台了明确的禁养时间表;当然还有一些中小散户仍然留了下来,但是对未来的发展何去何从,脑袋中始终还是一个问号。
在中国,养猪是很大一部分人赖以生存的“事业”,但是随着市场上种类和功能日益增多的饲料、兽药品牌,面对抗生素和疫苗效果越来越不起作用的猪场疾病、几乎没有什么养殖技术的散养户们很可能因为自己对饲料、兽药、猪种选择的疏忽而造成一定的损失,养猪在过去家家户户都能养几头变得技术含量越来越高,养猪越来越难,所以衍生出了饲料企业对养殖户在饲料、兽药、养猪技术甚至是猪场管理等几乎全方位的服务,并且在利润越来越微薄、产品竞争激烈的今天,饲料企业必须从客户的需求出发,才能生存下去,才能占得一定的市场,所以饲料企业与猪场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合作的模式也逐渐多样化。
1、第一种是最原始、最简单的合作,就是养殖户用你饲料企业的料,你为养殖户提供一些技术服务,大多是疾病方面的服务,当然这种猪场规模是最小的,饲料企业大多不会投入太多精力和成本来服务,目前这部分猪场正在逐渐淘汰。
2、 其次,就是面对一些中等规模的猪场,大部分是500头基础母猪以上的,饲料企业会根据规模大小派一定数量的技术人员驻场服务,当然前提是用该企业的料。这种合作模式从最初的驻场技术人员到现在升级成很多层次的合作,最终目的是双赢。
3、生猪代养模式,如温氏的“公司+客户”,铁骑力士的“1211养殖模式”等,大型企业供应猪苗、饲料、兽药、技术等,养殖户只需提供符合这些公司条件的猪舍,将断奶的猪苗育肥至出栏,最后还由这些企业回收商品猪,按每公斤猪多少钱给予养殖户报酬,这种模式对于散养户来讲可谓是最保险的合作模式,既没有养殖风险和市场风险,每年还可以有一笔固定收入,说的直接一点,散养户算是大型企业的生猪育肥场。
4、实力更加雄厚的企业,已经不能算作家庭农场了,基本是一个中型养殖场规模,如果软硬件设施都很好,资金实力比较雄厚,可以作为某个饲料企业的母猪场,专门为企业提供猪苗,如正大集团,因为正大有种猪、饲料,兽药,所以成为正大集团的母猪场,再加上饲养周期短,资金循环快,养殖户没有任何养殖和市场风险。
最终,仍然选择第一种模式的散养户基本要退出历史舞台了,因为环保要求、市场风险,技术水平等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注定是首先被淘汰出局的;而原本有一些资金基础的散养户,会选择一定的饲料企业合作,或进行生产成绩的合作,或更深层次的成本的合作,终归一个人的力量是微小的,依靠大企业的平台,可以抵御部分风险,增加收益的保障。除了一条龙的大型企业涉足了全产业链外,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正是养殖户的需求,倒逼饲料企业更多的涉足养殖,建猪场不仅用来验证自己的饲料产品、培养技术人才,还可以与养殖户进行代养方面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