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二师兄”法力无边。即便是大型央企养猪,利润也要看肉价的脸色。
近日中粮肉食发布了招股说明书。计划在香港主板上市,以发行价中位数计算,预计融资22.7亿港元。中粮肉食是央企中粮集团旗下公司,主业包括:生猪养殖、鲜猪肉生产、肉制品和冷鲜肉进口等;旗下拥有家佳康和万威客两个肉类品牌。
作为中国第四大生猪养殖企业,中粮肉食目前拥有47个生猪养殖场,2个屠宰加工厂和2个肉食加工厂。
招股书显示:过去几年中粮肉食的生猪产能迅速扩张,从2013年底的134万头扩充到去年底的229万头,并将在今年底提升到350万头。小猪肉产品的销售量也逐年攀升,从2013年的9.45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2.78万吨。
尽管养殖和销售规模持续扩张,中粮肉食也难以避免“猪周期”的冲击,盈利状况受到猪肉价格的明显影响。
招股书显示:今年前四个月中粮肉食持续经营业务利润为4.6亿人民币,这一阶段正是国内猪肉价格迅速飙涨的时期。而在猪肉价格较低的2013年和2014年,中粮肉食相关业务持续亏损,亏损金额分别达到0.79亿和3.49亿。盈亏相抵,从2013到2015年中粮肉食持续经营业务的净亏损额合计约2.19亿元。下图是面包财经根据官方数据绘制的猪肉批发价格指数:
伴随着港股走强,过去几个月香港市场IPO节奏明显加快,包括邮储银行等大型央企在香港IPO,让港股成为全球最大的IPO市场。
伴随着深港通的即将开通,港股市场热度持续回暖,恒生指数从今年2月份19000以下攀升到23000点上方。
但中粮肉食的上市时机恰逢猪肉价格回调。今年6月份之后,国内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当前已经较高点下跌接近两成。持续波动的“猪周期”带来的利润波动,是中粮肉食上市之后不得不继续面临的问题。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统计,2015年中国的猪肉生产和消费分别占全球的49.2%和50.2%。近几年中国生猪养殖业的格局正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市场竞争、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和食品安全执法正让大量中小养殖场和散户退出市场。
农业部此前出台的《全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2016—2020年)》披露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出栏500头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要从2014年的42%提升到52%。
根据中粮肉食在招股书中披露的数据:去年下半年福建省关停及重建了超过13000家养猪场,浙江在2014年9月底前关停了约70000家生猪养殖场。大型养猪企业的市场份额持续攀升。
在中粮肉食之前,已经有多家养猪企业在A股上市,包括温氏股份和牧原股份等。大型养殖企业上市,得到资本市场的“补血”,在很大程度上将提高生猪养殖行业的集中度。
但国内大型养殖企业也面临着一个巨大的竞争压力:海外廉价猪肉的冲击。研究显示:当前中国养猪成本明显高于美国等农业大国,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饲料成本的差异。根据研究公司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从2010年到2015年玉米占生猪养殖饲料成本的56%—62%。
为了保护国内农户的利益,中国采取玉米收储的政策,国内玉米价格明显高于国际价格,由此造成国内养殖成本偏高。
当前美国等国家猪肉价格远低于中国,即便加上运费和关税,依然具有一定的价格优势。今年以来中国猪肉进口量猛增。
身为央企下属公司的中粮肉食,坐拥全产业链优势。香港IPO已经获得中国人寿、海尔集团下属公司等基石投资者的认购,金融资本和产业资本共同为中粮肉食“保驾护航”。
但养猪是个充分竞争的行业,上市之后的中粮肉食如何避免“猪周期”,降服任性的二师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