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如果说厨师是给人类做饭,那么作为一名动物营养师,就是给动物做饭。饭做的好坏,人是能感觉到的。因为一尝就知道,而且可以用脚投票。做的不好,我就不来吃!这也是为什么有些饭店门可罗雀,有些饭店却顾客盈门。
动物同样也能感觉到饲料做的好坏,遗憾的是它却不会说话,而且被圈在圈里,也不能用脚投票,只能无声的抗议!“饲料做的不好,我就不给你多长肉、多下蛋、多产奶。看你怎么办?反正损失的是养殖场老板”。
作为一名资深动物营养师,笔者在长期从事商品化饲料的定位、设计、品控、生产和技术服务的过程中,越来越发现,传统的商品化饲料已经难以满足规模化猪场的需求。原因有二。
一、传统的商品化饲料不是按照猪的营养需求设计的,而是按照人的需求或者说市场的需求设计的。还美其名曰:市场调查和产品定位。
比如说,我们要设计一款4%的仔猪预混料。配方师和企业的总经理首先要一起走访市场,看一看市场中什么价位的仔猪预混料好卖。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市场调查,开会论证,发现6000元/吨的预混料市场最容易接受,就要求配方师设计一款终端销售价格不超过6000元的仔猪预混料。一般大型企业4%猪预混料的配销差为2000元左右,如果再加上经销商1000元的利润,就要求配方师设计一款配方成本在3000元左右的4%预混料。至于这款预混料能否满足猪的营养需求?老实说,在饲料原料价格不高时基本可以。但有时饲料原料价格一上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磷酸氢钙等原料),就难以满足猪的营养需求,这也是终端猪场经常发现用哪一家饲料都感觉不满意的主要原因。
二、传统的商品化饲料就是大锅饭,难以满足规模化猪场的个性化需求
作为一家商品化饲料厂,为了生产、管理和营销的便利,往往只设计几款饲料。以猪料为例,一些大型饲料企业明确要求不超过10款料。这10款饲料主要包括教槽料、保育前期料、保育后期料、仔猪料、生长猪料、大猪料、妊娠料、哺乳料和后备母猪料。而这10款料一般都是在全省销售。也就是不管猪场是什么样的品种,什么样的季节,什么样的健康状况,都用同一款饲料。
而作为养殖常识,我们都知道,猪的品种不同,对营养的需求不一样。比如说丹系猪和美系猪的营养需求不同,洋三元和内三元的营养需求不同。丹系母猪一般产仔数多,抗逆性差。为了保证丹系猪的泌乳能力,丹系母猪在营养方面应给予更高的能量、更丰富的氨基酸(尤其是缬氨酸),更充足的维生素,同时应添加维生素C等抗应激的添加剂。而作为美系母猪,产仔数由于没有那么多,抗逆性也要好一些,则不需要那么高的能量、氨基酸和维生素。同样,洋三元由于生长速度快、料肉比低,但往往抗逆性差,需要给予更高的能量、蛋白,同时应提高其免疫力。而内三元生长速度相对慢一些,料肉比更高,但优点是好养,一般则不需给予那么高的能量和蛋白,为降低饲料成本,应多给纤维类物质。
同理,夏季猪的采食量会降低(一般降低10%以上),猪只要想达到同样的生长速度,应将能量、氨基酸和维生素提高10%以上。但大部分饲料企业的饲料如果不出问题的话,配方都是常年不变。原因不是配方师不想根据季节进行调整,而是调整不了。因为一旦调整配方,饲料成本就得提高。比如说夏季配方师想在饲料中多添加些油脂、将氨基酸调高、多加点维生素,一般全价料配方成本至少要增加50-100元/吨,4%预混料则至少增加200-300元/吨。而由于饲料的终端销售价格不能根据季节进行调整,这项费用没有人来买单。饲料企业当然不想亏钱和少赚钱,导致配方师明知道应当按照季节进行调整,也调整不了。
同样在养殖现场出现的情况是,猪群健康情况的好坏,似乎也与饲料无关。按照丹麦猪的国家标准,当猪群健康情况不好时,一般应降低蛋白的用量。推荐粗蛋白的含量降低1%-2%(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查)。动物和人是一样的,如果一个孩子感冒了,没有胃口,不想吃东西,做妈妈的一般都是给做点稀饭或者面条,这时不会给予大鱼大肉,因为根本吃不下。动物也是一样,当动物身体不舒服时,也应和人一样,多给点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和抗生素,而不是给予那么多难消化的玉米、豆粕。
由于商品化饲料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可能确实照顾不了那么多。不能根据猪场品种不同、季节不同、猪群健康情况不同进行调整。通俗的讲,商品化饲料就是大锅饭,管你是哪里人,反正就是这个饭,就是这个味,你爱吃不吃,吃好吃不好,你自己看着办!
在我国养猪业快速走向规模化的今天,在全社会都在呼吁工匠精神的今天,在饲养管理逐步精细化的今天,饲料配制方式与经营方式势必更改,只有这样才能拉动畜牧行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