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碍行业发展的兽用中成药“潜”规则
来源: 发布日期:2011-02-17 发布者:晓天 共阅1560次
2005年以来,国家相关部门对兽药生产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强制实施以及随后执行的国家标准,各地原有药厂及新建厂迅速涌现。在整个过程中,出现产能过剩、生产线重复建设的现象,进而导致众多兽药企业生产成本过大,利润率降低,很多企业通过GMP仅仅是为了拿个证书以及产品批号,而真正在运营过程中,产品并未在自有厂房生产,或是由其他厂家代加工,或是选择小作坊或地下工厂加工。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无外乎是投资逐利的本能和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毕竟GMP厂房一旦投产运营,从厂房机器折旧、原料采购、检测、生产、工艺、化验乃至工人工资等都会形成固定的成本支出和生产支出。所以,在豫、冀、鲁等省的诸多厂家,真正实现产品批量生产的依旧是粉剂,包括散剂和中草药,而其他剂型由于研发后期水平、资金投入等因素的滞后,往往处于废置状态,大家依旧在粉剂领域血拼,导致了在兽药行业的产品领域中有以下三大“潜”规则。
产品领域
分装小包装原料药产品 本来兽用原料药都是化工企业生产的,个别企业生产也仅仅是几个品种,原料药也本应供给药厂或饲料厂,但如今大家都在分装小包装原料。为何原料销售屡禁不止?一是需求,二是赢利刺激。市场学认为,有需求就有供给。养殖场(户)喜欢用原料,因为用着实惠,且配伍科学,效果理想;经销商为了丰富销售产品线和满足终端需求偷偷经营;本是生产制剂等产品的兽药企业,基于终端及经销商的需求和增加赢利点也会在这一领域打拼。像北方很多企业,尤其是近年十分活跃的电话营销企业,很多是以原粉为主。
产品挂“羊”头卖“狗”肉近几年,市场上“金丝桃素”复方制剂泛滥,出厂价还不到200元,从成本和工艺角度看,显然是拉“金丝桃素”的大旗,谋“假冒伪劣”的虎皮。还有“植物血凝素”、“干扰素”诸多“新鲜”产品,不过是抗病毒西药的另类别名而已。目前很多企业宣称中药的治疗效果高效速效。常识讲,中药配伍,本为扶正固本、提高免疫力,如果确如宣传所言,不外乎添加了“泛三聚氰胺”违禁成分。所以,从2009年起,农业部开始密切关注中草药,并严查在中药里添加西药甚至违禁成分。人为删减、添加产品含量与成分在含量不达标问题上,原粉首当其冲;再比如复方预混剂或可溶性粉,报批的主要成分含量几乎难以足量,所以在历年农业部披露的各省兽药季度抽检不合格产品列表中,经常能见到很多市场所谓的知名产品赫然在列,不合格的原因是含量。当然更有企业报的10%阿莫西林可溶性粉,却定位为抗病毒。最让人担忧的是违禁成分的添加,同样一种成分的药物,只要原料采购合法、含量达标,效果应该是同等的,缘何市场上会出现同样的5%的硫氰酸红霉素可溶性粉,效果差距却很大。
标签严重不规范 除了上述偷工减料和偷梁换柱,在产品标签上也有猫腻,比如不按药典要求书写和印刷标签,虚高产品效果及治疗范围,不按国家规定针对细菌、症状标注治疗范围,甚至标示能治疗病毒病。另外,产品商品名、通用名、批准文号三个要严格做到三对照,报批时没报或没批商品名,按规定只能使用通用名。如果以此文号生产出有商品名的产品就是非法。可一些企业要么对商品名改头换面,要么一个通用名“生”出好几个商品名。
产品缺乏实质性创新 尽管兽药行业似乎不乏新产品,有的企业在每个季度都会推出新的东西,但几乎都逃脱不了搞概念模仿、包装模仿、组方模仿的范畴,其原因有三:一是国内企业相关产品技术含量低,导致靠技术定价能力弱,让产品陷入了恶性同质化竞争的漩涡里,利润变薄,企业持续赢利能力弱,缺乏真正的和更多的资金投入。二是研发理念未能创新。目前不规范的兽药市场致使模仿跟风策略显得似乎更行之有效,且成本低廉,致使很多企业领导
人不愿意在产品创新上做长线投资。三是企业本来技术基础薄弱,缺少真正切合市场懂研发的人才,导致研发力不从心,很容易产生投资不见回报的结果,也让不少企业望“研发”而却步。
营销领域
经销方面的“潜”规则 1.作为经销商,要想开店,必然要与当地兽医监管有“联系”,这是兽药经销商赖以生存的保障。如果当地相关部门与经销商一起“联合”形成利益共同体,足以对当地市场“呼风唤雨”,那么,兽药生产厂家便成了他们“联合”的对象,这种现象在北方市场尤甚。近几年,不少地区出现诸如药厂备案费、新品进场费、药品抽检费等,不能说与这种“联合”没有关系,因为抽检哪家厂、抽检哪个产品、药品问题如何处理等都存在人为因素。2.在如今供大于求、产能严重过剩的兽药市场里,由于厂家的恶性竞争,经销商变得愈加挑剔,许多已凌驾于厂家之上,厂商双方合作经常失衡。3.在不少地区兽药业务依旧存在压款或一批压一批的现象,经销商把部分经营风险转嫁给药厂,甚至个别地区的经销商以厂家为平台,完全靠厂家在运营,如由厂家提供药品、由厂家提供业务员、由厂家提供技术员、产品推向市场后再付款等,一旦客户出现问题,还得厂家出面解决。
业务方面的“潜”规则 兽药业的无序竞争、利润的摊薄导致业务越来越难做,如兼职现象严重。在豫、冀、鲁兽药厂家云集的环境里,每个入行业务员做久了,都会形成不少资源,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很多人片面追求底薪、提成、客户返点等利益诱惑,片面以为自己做得厂家越多、销量越大、产品覆盖面越广、产品越好销。很多业务员缺乏合作共赢的精神,用诋毁竞争对手、产品或公司形象的行为来“拉”量。甚至在一个药厂里,存在各个品牌公司的业务员恶性竞争的现状。。
技术方面的“潜”规则 很多企业为了应付经销商,把刚毕业的学生派往市场,但这些学生尚不具备基本的沟通技巧和动物解剖能力,更别提药理分析和疾病诊断了。而派不派技术员以及派什么样的技术员也成为经销商与企业谈判的砝码,很多技术员成了经销商的送货司机、看店的店员,甚至一些成了经销商的全职免费保姆。尽管有些地区正好相反,但是面对养殖模式的规模化发展,技术员自身的职业素养又限制了其对经销商的服务质量,让这个岗位的职能很是尴尬。灰色收入难以管理,基于收入不高,很多技术员同时也是几个厂家的技术员。这种现象搞得企业对技术员的管理名存实亡,技术员自己也很迷茫――“我到底是哪个厂家的”?
网友评论
暂无评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与信息服务业务经营许可证:
豫ICP备10211513号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版权所有 © 2008-2017
兽药直销网|兽药行业网络直销的首选网站-兽药直销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