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我国奶业转型升级明显加快,现代奶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但是生产效率和核心竞争力偏低仍是困扰奶业发展的难题。
去年,中国农业科学院启动了“奶牛提质增效技术集成模式研究与示范”项目。目前该项目已在黑龙江、山东、内蒙古、宁夏、甘肃和河北等奶牛优势产区构建了一系列提质增效生产技术模式,示范应用后带动奶牛生产提质增效,取得了显着成效。
为奶牛“诊断把脉”
日前,记者来到黑龙江省九三农垦鑫海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场,这里位于齐齐哈尔市梅里斯区、甘南县和龙江县的交界处,是世界公认的“黄金奶牛带”。
去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联合院属4个研究所、9个地方院所和高校及技术推广部门,通过协同技术创新,全方位解决了鑫海奶牛场的各方面生产问题,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能力。该牛场奶牛平均单产已由去年的8.67吨提升为现在的9.4吨,增长8.42%。
奶牛提质增效项目首席科学家张军民介绍说,协同项目包括了奶牛全混合日粮(TMR)应用与评价技术、犊牛早期培育关键技术、奶牛高效繁殖技术、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乳房炎防治技术、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关键技术等在内的8项技术。
其中,奶牛全混合日粮应用与评价技术运用全株青贮玉米制作日粮,提高了饲料转化率,降低了奶牛瘤胃酸中毒等代谢疾病发生率,饲料成本下降5.1%。
通过实施奶牛乳房炎综合防治、奶牛布鲁氏菌病防控等技术,奶牛乳房炎发病率降低8%以上,治愈率达85%以上。九三农垦鑫海奶牛养殖社应用这些技术后,兽药费用下降18.6%;生鲜乳中乳脂肪、乳蛋白大幅提升,体细胞数低于30万每毫升,细菌总数大幅下降,品质超过国外进口奶。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陈萌山表示,我国奶业当前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竞争力偏低,这是一个复合问题,需要不同的技术领域相互配合,形成多领域相互配合的综合解决方案。要创造一条龙式的奶业科研组织模式,让科学家实现从实验室到养殖场的科研。
“卖奶难”仍在持续
在经历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的“沉痛一击”后,近年来国家出台和完善了多项奶业法规政策和标准制度,大力开展奶业整顿和振兴,先后实施奶牛良种补贴、标准化规模养殖、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淘汰了一批奶源无保障、生产技术落后的企业,大力推进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兼并重组,优化产业结构,有力保障了乳品质量安全。
2015年我国奶牛存栏1507万头,其中80%以上是荷斯坦及改良牛,存栏、总产、单产都位居世界前列。同时,规模化养殖程度提高。2015年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化水平接近50%,比2008年提高了近30个百分点。全国的机械化挤奶率超过90%,加工厂的管道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更高。
此外,产品质量显着提升。生鲜乳违禁添加物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蛋白和脂肪平均值分别达到3.14%和3.69%,主要质量卫生指标达到了发达国家水平。2015年全国乳制品合格率为99.67%。
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伊利、蒙牛、光明、现代牧业、飞鹤、三元等一批奶企脱颖而出,不论是技术装备、设施条件,还是品质规模、质量监管,都有了长足进展。而且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也越来越高,2015年君乐宝获得了欧盟的A+认证,现代牧业和飞鹤乳业在今年的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上双双获得金奖。
“当前,我国奶业发展正处在历史发展的最好时期,行业整体素质稳步提升。”农业部畜牧业司奶业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马莹表示,“当然,也应该正视奶业面临的困难”。她认为,当前首要的问题是“卖奶难”,奶业消费量增长19.3%,但并没有带动生产的同步扩大,反而进口的乳制品在大量增长,从而导致国内“卖奶难”突出,主产区有10%是卖不出去的,奶牛场也是经营困难。其次是奶业竞争力不强。我国是奶业大国,但不是奶业强国,我国奶业底子薄、基础差,与国外竞争还处于劣势。我国生鲜乳成本比国外高60%,而关税是世界水平的五分之一。第三是消费者信心不足,对国内奶品质量持怀疑的态度。
牛奶贵在鲜活
2015年,我国进口乳制品161.1万吨(不含婴幼儿配方奶粉),折算原料奶(按国内算法)为1003万吨,约占全国奶类产量的27%。面对进口奶的巨大冲击,国内奶企的竞争压力极大。
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认为,国内奶企最大的优势在于鲜活,要发挥好本土的区位优势。“牧场与加工厂一体化、零距离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低温加工,热伤害最低,没有运输、储存过程,在最短时间内进入加工状态,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活性物质。因此,时间越短、距离越近,优势越大。”高鸿宾说。
南京的卫岗乳业立足本地市场,牢牢抓住了“鲜活”两个字,保证低温奶每天早晨送到消费者家中,实现了奶源稳定,客户稳定,奶价稳定。
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胜利认为,牛奶贵在鲜活,提倡消费者饮用巴氏杀菌乳,这种杀菌方式既可以杀死致病菌,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生鲜乳中的生物质活性,其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的全过程都要求在2℃至6℃冷链条件下进行,保存期一般为2至7天。而进口液态奶一般都来自西班牙、法国、德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国家,保质期几乎都在9至12个月。
“无论是从营养角度还是从卫生安全角度来说,奶制品都是越快进入人体越好,国外乳制品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与这一营养原理有悖。未来奶业的发展方向是巴氏奶。”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谷继承告诉记者。
但同时他也表示,发展巴氏奶,并非排斥常温奶。因为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常温奶都会占据市场较高份额,都是改善国人营养的重要载体。奶业要想持续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民族奶业竞争力,重塑中国奶业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