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肉孢子虫是一种细胞内的寄生虫,广泛寄生于哺乳类、鸟类和爬行类,其特征为在横纹肌或心肌内形成包囊—米氏囊,家畜感染肉孢子虫后,通常不表现临床症状,但由于大量虫体寄生,局部肌肉变性,降低了肉体利用价值。有的种类肉孢子虫其终末宿主为人,有的种类中间宿主为人。因此,肉孢子虫也是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病原之一。
一、病原寄生虫及生活史
以往把寄生于猪肉内的肉孢子虫统称为米氏肉孢子虫,近年来,伴随对其生活史的深入研究,根据其终宿主的不同,可分为米氏肉饱子虫(猪犬肉孢子虫),猪人肉泡子虫及猪肉孢子虫3种。寄生在肌纤维内的米氏囊呈灰白色或乳白色,细线形或梭形,长0.5~4毫米。常。见的寄生部位为心肌,隔肌、肋间肌及喉头肌等。米氏囊的囊壁由两层组成,内层向囊腔延伸成很多中隔,将睡腔分隔成若干小室。成熟包囊的内腔分成两区:外围区充满球形或卵圆形能进行内双芽生殖的母细胞,中心区充满香蕉形的缓殖子(又称为滋养体或雷尼氏小体)。肉袍子虫的生活史与弓形虫相似,发育中必须更换宿主;中间宿主是爬虫类、禽类、啮齿类、草食兽和杂食兽;终宿主是肉食动物。米氏肉孢子虫的终宿主是犬,猪人肉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人,猪猫肉孢子虫的终末宿主是猫。终末宿主吞食了含有米氏囊的中间宿主肌肉后,在其小肠中进行配子生殖,产生卵囊,卵囊在肠壁进行孢子生殖,使每个卵囊内含有2个孢子囊,其内又各形成遭个子抱子。卵囊壁薄而脆弱,常在肠内自行破裂,因此,粪便中常见的为含子孢子的孢子囊。孢子囊被中间宿主吞食后。子孢子经血液循环到达各脏器,在血管内皮细胞中进行裂殖生殖,裂殖体最常见于肾小球,其次为肾上腺、脑、肝、胰、脾、淋巴结、小肠及骨骼肌。进行一代或几代裂殖生殖后,产生的裂殖子侵入肌纤维而形成米氏囊。
二、诊断要点
一般无明显临状症状,生前诊断困难。猪的3种肉泡子虫中,以猪猫肉抱子虫致病性最强,可使猪腹泻、肌炎、发育不良和跛行。肉孢子虫包囊内可分离出一种耐热的内毒素,称为肉泡囊素,家兔对此毒素最敏感,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为5微克/千克体重。肉孢囊素对鼠及家兔离体肠管有组织胺样作用,还能引起肌细胞变性及肌束膜的反应性炎症。死后诊断比较容易。可根据在肌肉组织中发现米氏囊而确诊。检验方法参阅旋毛虫病。
三、防治措施
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预防措施包括不用生肉喂犬猫及加强肉品卫生检验和评价。虫体发现于全身肌肉,但数量较少者,可不受限制出场。虫体较多且肌肉有病变时,整个肉尸作工业原料或销毁;无病变者高温处理后出场。局部肌肉发现较多虫体时,该部肌肉应高温处理后出场,其他部分不受限制出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