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世界范围内发生,是国际兽医局及我国规定的B类传染病之一。由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能够感染所有日龄的鸡,并且导致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的损伤,因而现实生产中IB往往是通过呼吸道疾病、肾脏损伤引起肉鸡、蛋鸡、种鸡的生长性能下降、死淘升高、产蛋量及蛋壳质量下降等,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IB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家族成员,该病毒呈球形,有囊膜,病毒粒子的直径大约为90-120nm。其囊膜上有呈规则排列的长度约为20nm的棒状纤突蛋白,因而病毒粒子的外观似皇冠状,故称冠状病毒。IBV的核酸类型为不分阶段的单链RNA。
IBV可在9-11日龄鸡胚内、器官培养的鸡胚气管上皮以及鸡胚成纤维上皮细胞中生长。值得注意的是IBV的血凝特性和干扰作用,未经胰酶处理的IBV不能凝集鸡红细胞,胰酶处理的IBV虽能表现血凝现象,却是非特异的。只有经过I型磷脂酶C或神经氨酸酶处理的病毒,才具有特异的血凝性。IBV能干扰鸡新城疫病毒在雏鸡、鸡胚和鸡胚肾细胞培养物内的复制,而脑脊髓炎病毒又能干扰IBV在鸡胚内的复制。
对热和常用消毒剂均比较敏感。大部分IBV 56℃ 15min,45℃ 90min可被灭活。有报道表明,室内病毒春季能存活12天,冬季为56天。IBV对乙醚敏感,但有些毒株能在20%乙醚中,4℃ 条件下存活18h。50%氯仿和1%去氧胆酸钠可破坏IBV的感染性。在正常情况下,使用普通消毒剂便可杀灭IBV。
鸡是IBV的唯一自然宿主,各种日龄的鸡均可感染,但幼龄鸡表现严重,能够引起死亡。随着日龄的增长,对致肾炎、输卵管病变和死亡的抵抗力增强。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气候寒冷的季节多发。饲养管理水平对本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影响,各种应激都是本病发生的诱因。
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病鸡和康复后的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为气源性传播,主要是通过带毒飞沫经呼吸道水平传播,不经种蛋垂直传播。本病传播迅速,一旦感染,很快播及全群,通常情况下48h便可出现症状。
潜伏期及带毒情况
潜伏期:人工感染18-36h,自然感染约为36h。鸡群感染后14周可从盲肠扁桃体,20周可从粪便中分离到病毒。1日龄接种后,19周龄时,仍可从气管和泄殖腔中分离到病毒。
临床表现与剖检症状
由于IBV对组织的亲嗜性、损害的主要器官存在差异,因而IBV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可分为呼吸型、生殖型、肾型、腺胃型和变异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