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玉米产量年年增,种植面积也是年年涨。对于国家收购玉米单方面来讲,存储玉米量已经是非常大,市场交易成交率低,越发膨胀的玉米储存难以找到释放口。市场需求低,价格高,玉米的流通缓慢,产量年年增长的局势也是难以找到突破口……
玉米价格的跳水,玉米卖不上价,农民收益降了、粮食收购商赔了、高价农资销售阻碍更大了、农资赊销回本更慢了……波及的范围很广,影响深远,和很多因为玉米价格而利益受损的人一样,我们都在关注价格下跌的背后。
产量连年增,库存压力大,难释放!
十几年来,每年都能听到粮食丰收的新闻,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粮食增产最主要是玉米增产。近10年,玉米产量年均增长5.2%,10年累计增长65%。10年前我国玉米年产1.3亿吨,现在2.15亿吨。10年前玉米产量没有稻谷多,现在则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再看种植面积,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长,10年累计增加45%。同期小麦播种面积增加12%,水稻增加7%,其他杂粮作物,如国内市场需要的杂豆、荞麦等小品种,播种面积则减少了25%,加之大豆面积大幅减少,腾出来的土地也大都种了玉米。
另一方面,农村发展迅速,已经摆脱原有的穷困面貌,向城镇化建设进军。过去以土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过渡到打工为主、种田为副的收入状况,基于此,大多数的农村种植户更趋向于管理简单、收成良好的大田作物——玉米、小麦。这也是玉米种植面积扩张的一个原因。
玉米种植面积在扩大,产量在增长,国家托市收购的玉米储存量也是成为一个隐形的难题。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李喜贵曾表示,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已使得国内玉米市场累积高达亿吨的天量库存。
据了解,2013/2014年度临储玉米收购量6919万吨,2014/2015年度收购量7612万吨,两年合计收购量高达1.45亿吨,连续两年的巨量收储直接造成了国储玉米库存高企。而且2014/2015年国储玉米库存拍卖成交率持续低迷,单周拍卖率仅有1%左右,截至9月初,2014/2015年度国储玉米拍卖成交量仅为554.8万吨。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了压制。当然今年临储拍卖成交率始终很低,也缘于起拍价格高于玉米现货价格。
不单单目前市场玉米过剩情况严峻,国家临储玉米也面临巨大难题:储存量大,“抛储难”。面临着国内玉米连年丰收,产量上涨,而国家临储政策收购的玉米能力有限,再者临储玉米本身的成交率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库存压力大,难以释放。
临储政策调整添压力,形式严峻!
“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很多贸易商看空后市,加工企业采购更加谨慎!”
9月18日,农业部颁布《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挂牌收购价格是指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收购价)。相较于2014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今年国家玉米收购价格降幅最高达11.5%。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同时,今年的玉米临时收储将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达不到质量要求规定的玉米,由地方政府组织收购。
2015年上半年玉米市场就交易惨淡,很多的贸易商持观望态度。今年的玉米市场,有关临储政策的利空传闻一波又一波地冲击行业人员脆弱的心灵壁垒。一时间,市场空头氛围浓厚,行业信心遭受打压,从业人员人心惶惶。
以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为核心的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多年,市场各方对这一政策的路径依赖越来越严重。自从临时收储启动以来,收储价格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玉米收储价格已经从2008年的1500元/吨上升到2014年的2200元/吨。而今年政府玉米收购节奏的变化可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潜在压力。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下调,收购质量标准将较往年严格,收储量可能因此大幅减少,但是这也导致加工企业收购心态谨慎,并纷纷下调收购价格,贸易商则加快出售手中存粮,导致市场价格整体下行。
供需失衡,市场动力不足
“玉米产量连年升,而养殖业、饲料厂对玉米的需求却低迷不振,同时对玉米替代品的采购加大力度,再面对新粮上市,加剧了玉米价格的严峻现状!”
今年有很多饲料厂的饲料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下滑20%-30%的算是比较常见的,有很多饲料企业的饲料销量甚至出现40%-50%的大幅下滑。
中国玉米消费70%以上来自饲养业,能够左右玉米市场走向的根本因素和动能最终需落实在养殖需求方面。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前中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仍旧不高、养殖企业抗市场价格波动能力仍然较弱,这就导致生猪市场行情波动对养殖业存栏增减影响直接、反应快速,养殖存栏易波动特征更为明显。
同时,替代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削弱玉米市场需求。据了解,因为玉米替代品价格与国内相差甚多,进口大麦高粱没有配额限制,所以很多下游饲养业更倾向于大量地应用进口的DDGS、高粱、小麦、大麦这些产品来替代玉米。数据显示,虽然这些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均呈现下滑趋势,但是与去年相比还是呈现较大增长幅度,同样对市场施压。在玉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又用这些产品来替代玉米,加剧了玉米下游需求不旺的局势。
为什么玉米价格低了,饲料以及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采购热情不高?
虽然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有利于饲料企业及玉米深加工企业降低原料成本,但是这并不是企业利润好转的根源,原料成本下降不一定能够使得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目前饲料企业的利润下滑导致社会对于畜牧产品总需求的下降,由此导致饲料产品需求下滑。即使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在终端消费没有好转的前提下,饲料企业的利润水平仍难以提高。在不考虑产品压库的情况下,玉米深加工企业习惯参考即期采购价格制定产品价格,如果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企业产品价格也会持续上涨,由于市场原料为前期采购,成本低于即期价格,因此企业生产利润能得到保证。但是如果玉米价格长期低迷,那么下游采购企业也将随用随采,深加工企业将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
另外,新粮上市的冲击也是对目前玉米价格下行趋势的加剧,我国玉米产区主要是东北和华北地带,进入10月份后,东北产区玉米陆续收获,最先收获的是辽宁和黑龙江垦区德美亚等早熟品种,但按照惯例,东北玉米批量上市需要等待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玉米棒“上冻”以后才能批量脱粒,此前实际可供应数量占比有限。因此,辽宁和黑龙江玉米上市现货市场的冲击力度相对有限。华北产区秋粮全面收获,伴随新玉米收获,部分习惯地头销售玉米的农户卖粮活动全面展开,市场供应压力较前期更显著增加。
玉米价格的跳水,玉米卖不上价,农民收益降了、粮食收购商赔了、高价农资销售阻碍更大了、农资赊销回本更慢了……波及的范围很广,影响深远,和很多因为玉米价格而利益受损的人一样,我们都在关注价格下跌的背后。
产量连年增,库存压力大,难释放!
十几年来,每年都能听到粮食丰收的新闻,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粮食增产最主要是玉米增产。近10年,玉米产量年均增长5.2%,10年累计增长65%。10年前我国玉米年产1.3亿吨,现在2.15亿吨。10年前玉米产量没有稻谷多,现在则超过水稻成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再看种植面积,我国玉米播种面积逐年增长,10年累计增加45%。同期小麦播种面积增加12%,水稻增加7%,其他杂粮作物,如国内市场需要的杂豆、荞麦等小品种,播种面积则减少了25%,加之大豆面积大幅减少,腾出来的土地也大都种了玉米。
另一方面,农村发展迅速,已经摆脱原有的穷困面貌,向城镇化建设进军。过去以土地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民过渡到打工为主、种田为副的收入状况,基于此,大多数的农村种植户更趋向于管理简单、收成良好的大田作物——玉米、小麦。这也是玉米种植面积扩张的一个原因。
玉米种植面积在扩大,产量在增长,国家托市收购的玉米储存量也是成为一个隐形的难题。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玉米产业大会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市场监测部李喜贵曾表示,国家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已使得国内玉米市场累积高达亿吨的天量库存。
据了解,2013/2014年度临储玉米收购量6919万吨,2014/2015年度收购量7612万吨,两年合计收购量高达1.45亿吨,连续两年的巨量收储直接造成了国储玉米库存高企。而且2014/2015年国储玉米库存拍卖成交率持续低迷,单周拍卖率仅有1%左右,截至9月初,2014/2015年度国储玉米拍卖成交量仅为554.8万吨。国内玉米库存不断增加,供应压力加大,阶段性供大于求的格局进一步加剧,对玉米价格走势形成了压制。当然今年临储拍卖成交率始终很低,也缘于起拍价格高于玉米现货价格。
不单单目前市场玉米过剩情况严峻,国家临储玉米也面临巨大难题:储存量大,“抛储难”。面临着国内玉米连年丰收,产量上涨,而国家临储政策收购的玉米能力有限,再者临储玉米本身的成交率比较低,这就造成了库存压力大,难以释放。
临储政策调整添压力,形式严峻!
“玉米临储价格下调,很多贸易商看空后市,加工企业采购更加谨慎!”
9月18日,农业部颁布《关于2015年东北地区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明确规定“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国标三等质量标准)为1元/斤,相邻等级之间差价按每市斤0.02元掌握”(挂牌收购价格是指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的到库收购价)。相较于2014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内蒙古、辽宁1.13元/斤,吉林1.12元/斤,黑龙江1.11元/斤),今年国家玉米收购价格降幅最高达11.5%。2015年国家临时存储玉米收购期限为2015年11月1日至2016年4月30日。同时,今年的玉米临时收储将严格执行国家质量标准,达不到质量要求规定的玉米,由地方政府组织收购。
2015年上半年玉米市场就交易惨淡,很多的贸易商持观望态度。今年的玉米市场,有关临储政策的利空传闻一波又一波地冲击行业人员脆弱的心灵壁垒。一时间,市场空头氛围浓厚,行业信心遭受打压,从业人员人心惶惶。
以最低保护价和临时收储为核心的价格支持政策实施多年,市场各方对这一政策的路径依赖越来越严重。自从临时收储启动以来,收储价格呈现稳步向上的趋势,玉米收储价格已经从2008年的1500元/吨上升到2014年的2200元/吨。而今年政府玉米收购节奏的变化可能对市场价格产生潜在压力。2015年玉米临时收储价格的下调,收购质量标准将较往年严格,收储量可能因此大幅减少,但是这也导致加工企业收购心态谨慎,并纷纷下调收购价格,贸易商则加快出售手中存粮,导致市场价格整体下行。
供需失衡,市场动力不足
“玉米产量连年升,而养殖业、饲料厂对玉米的需求却低迷不振,同时对玉米替代品的采购加大力度,再面对新粮上市,加剧了玉米价格的严峻现状!”
今年有很多饲料厂的饲料销量出现了明显下滑,下滑20%-30%的算是比较常见的,有很多饲料企业的饲料销量甚至出现40%-50%的大幅下滑。
中国玉米消费70%以上来自饲养业,能够左右玉米市场走向的根本因素和动能最终需落实在养殖需求方面。虽然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养殖业规模化发展,但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是,当前中国养殖业规模化程度仍旧不高、养殖企业抗市场价格波动能力仍然较弱,这就导致生猪市场行情波动对养殖业存栏增减影响直接、反应快速,养殖存栏易波动特征更为明显。
同时,替代产品价格优势明显,削弱玉米市场需求。据了解,因为玉米替代品价格与国内相差甚多,进口大麦高粱没有配额限制,所以很多下游饲养业更倾向于大量地应用进口的DDGS、高粱、小麦、大麦这些产品来替代玉米。数据显示,虽然这些玉米替代品进口量均呈现下滑趋势,但是与去年相比还是呈现较大增长幅度,同样对市场施压。在玉米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又用这些产品来替代玉米,加剧了玉米下游需求不旺的局势。
为什么玉米价格低了,饲料以及一些玉米深加工企业的采购热情不高?
虽然玉米价格大幅下跌有利于饲料企业及玉米深加工企业降低原料成本,但是这并不是企业利润好转的根源,原料成本下降不一定能够使得企业获得更多利益。
目前饲料企业的利润下滑导致社会对于畜牧产品总需求的下降,由此导致饲料产品需求下滑。即使玉米价格大幅下跌,在终端消费没有好转的前提下,饲料企业的利润水平仍难以提高。在不考虑产品压库的情况下,玉米深加工企业习惯参考即期采购价格制定产品价格,如果玉米价格持续上涨,企业产品价格也会持续上涨,由于市场原料为前期采购,成本低于即期价格,因此企业生产利润能得到保证。但是如果玉米价格长期低迷,那么下游采购企业也将随用随采,深加工企业将处于长期亏损的状态。
另外,新粮上市的冲击也是对目前玉米价格下行趋势的加剧,我国玉米产区主要是东北和华北地带,进入10月份后,东北产区玉米陆续收获,最先收获的是辽宁和黑龙江垦区德美亚等早熟品种,但按照惯例,东北玉米批量上市需要等待气温降至零摄氏度以下,玉米棒“上冻”以后才能批量脱粒,此前实际可供应数量占比有限。因此,辽宁和黑龙江玉米上市现货市场的冲击力度相对有限。华北产区秋粮全面收获,伴随新玉米收获,部分习惯地头销售玉米的农户卖粮活动全面展开,市场供应压力较前期更显著增加。(来源:农资与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