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精准·省心·可靠
|
|
安全的生活环境是保证动物健康的关键,在家禽养殖业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家禽处在各种错综复杂的环境中,因环境应激而引起疾病发生屡见不鲜。如:温度、湿度、光照、空气、噪音、饲料、饮水、微生物等。其应激反应表现为生产性能下降,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条件性疾病暴发,免疫抗体下降等,对家禽养殖的危害性极大。
1.温度 家禽没有汗腺,是通过呼吸和饮水来调节体温,调节采食量来控制产热量。既要把生理活动中产生的热量排掉,又必须保留足够的能量来维持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家禽周围的气温应低于其本身正常体温,以便吸走机体产生的热量,过低则不舒适。家禽的最佳舒适温度为18~31 ℃。当环境温度过高时,即使产热量控制在最低水平,多余的热量也难以散发到周围的空气中,从而引起中暑,造成家禽死亡。温度过低时,家禽会互相拥挤在一起,常常诱发呼吸道疾病。温度超过39 ℃时可引起大批死亡。
2.湿度 温度舒适范围内最理想的相对湿度为60%~65%,最大范围为40%~72%,当环境湿度超越上限,排热量的增加是靠加强呼出湿气,此时环境湿度过高引起热应激而加剧中暑的发生。相反,在低温的环境条件下,家禽释放出来的部分热量被过多的湿气吸收,以致不能用来加热周围的空气,易引起冷应激。湿度低则会引起啄肛等现象。
3.光照 良好的光照控制能使家禽发挥其良好的生产性能,反之亦然。光照时间不可忽长忽短,光照强度亦不可忽强忽弱,必须按规定进行,突然延长和突然停电等都会引起严重的应激。如:啄肛、生长发育迟缓或过快、产蛋率上不去等。
4.空气 空气对于鸡舍的小气候非常重要,禽舍内需要新鲜空气提供氧气,利用通风来排除废气、多余的热、湿气和微生物。鸡的消化道短,粪便中残余蛋白量高达20%~28%,在温暖季节极易发酵产生氨气和硫化氢。这两种废气对家禽非常有害,能刺激鸡的呼吸系统而诱发呼吸系统疾病,亦可诱发腹水症、大肠杆菌、眼炎等。鸡舍在设计时必须优先考虑通风性能。
5.噪音 当噪音在40分贝以下时,其生产性能良好。60分贝时生产性能为正常的80%,70分贝时仅为50%,80分贝时只有30%。突如其来的响声会引起严重的惊群而发生猝死综合症,有的甚至在短期内停产,在选择场址时首先就应考虑远离公路、铁路以及嘈杂的场所。
6.饲料质量和饮水卫生 病从口入,饲料质量和饮水卫生指标要求非常严格。饲料和饮水是养禽的物质基础,饲料来源复杂,加工、运输和保存过程中饲料很容易被污染,造成饲料中沙门氏菌、大肠杆菌严重超标,甚至霉变引起霉菌毒素中毒和霉菌性肺炎发生。有条件的最好做饲料和水的卫生监测。如:病原微生物污染程度;残留农药及其它有害物质;微量元素及其它微量养分的含量;新鲜度或变质程度;纯洁度及杂质种类、含量等各种主要营养成份含量。
7.微生物 病原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是危害养殖业最大的敌人。传染病的发生有三个环节,即病原-传播途径-易感动物。当这3个环节都存在时,便发生传染病。注意与野禽、野兽进行隔离,各种动物不得混养,防止互相传染。
消毒是杀死病原微生物的唯一可循途径。禽舍及养禽器具要经常彻底清洗,使用高效广谱的消毒剂进行消毒能有效地降低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浓度。消毒前清洗要彻底,否则消毒剂就会被中和,过后不久病原微生物又会大量繁殖。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成份不同的消毒剂或两种以上不同的方法进行交替消毒效果会更好。饲养人员进出禽舍时要及时更衣消毒、所有用具要进行彻底消毒才能有效地切断传播途径。
用免疫接种技术来消灭易感个体增强抗病力。每个禽场都应根据自身所处的环境,制定出适合本场的免疫程序。目前,我国现有疫病中,绝大多数是用疫苗控制,在实践中已得到成功的应用,为我国养禽生产做出了巨大贡献。疫苗使用后应及时做好抗体监测,冻干苗在15 d左右,油乳苗在21 d左右进行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制定下一步免疫计划,不断调整、不断完善,这样才能有效控制烈性传染病的发生。
实际上有的鸡场只重视母源免疫与人工主动免疫,不重视提高抗病力,滥用药物而破坏了正常肠道菌落,使感染门户大开,从而形成了一个不断用药不断发病的恶性循环过程。因此,应该制定一个适合本场的药物防治程序,以保持家禽体内环境的相对稳定。